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主要施工方法
第三章拟投入的主要物资和施工机械计划
第四章拟投入的管理、技术人员、劳动力投入计划
第五章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第六章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节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二节确保安全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三节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四节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施工总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
第一章工程概述
一、工程名称
项目。
二、建设地点
建筑规模
建蓄水池、过滤池、清水出水池、泵房、管道及铺设。
四、招标单位
六、工期要求
日历天。
七、工程质量
合格。
主要施工方法
测量
施工测量是根据设计要求,通过现场的定位、放样、安装和检查,将设计图纸上的设计位置,标定在施工需要的作业面上,以指导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尺寸和位置,对能否按设计施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1、测量仪器及人员
现场配置一个2人放线小组,配备J2经纬仪一台,S3水准仪一台,吊线锤两个,50m卷尺两把、5m卷尺两把及放线相关的墨斗等。
2、复测:应对照业主所给资料进行基准点及测绘点的复测。
3、每个工作面要进行多个工作循环,每个循环在淸挖后测量一次。
二、各种水池施工
清水池的类型与结构作法不尽相同,但其主要施工方法与要求是相通或类似的。
矩形现浇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包括了整体现浇设缝钢筋混凝土清水池以及部分预制安装的清水池。
不设缝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清水池多于小型水池,设缝水池多用于中型或较大型水池。
1、施工缝的设置与施工程序
水池底板一次浇筑完成。底板与池壁的施工缝在池壁下八字以上15-20cm处,底板与柱的篱工缝设在底板表面。
水池池壁竖向一次浇一到顶板八了以下15-30cm处,该处设施工缝。
柱基、柱身及柱帽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到柱基以上10-15cm,第二次连同柱帽一起浇至池顶板下皮。
池顶一次完成,施工缝的位置见图。
2、垫层
(1)基坑开挖后,应按照有关地基规范与设计要求对地基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后,引放水池各部轴线控制桩与垫层模板外缘线。
(2)垫层混凝土的表面成型与高程控制
垫层混凝土表面高程与平整度的精度影响到上部结构的质量水平。为使垫层混凝土表面调和控制在标准(允许偏差±10mm)以内,首先要控制好垫层侧模板的高程的误差值≤5mm(用水准仪测量)。为此在垫层平面的中间部分支设临时高程控制板,将整体大面积垫层分为若干条。其次在分各浇筑垫层过程中,用平杠尺和抹子对混凝土表面整平。浇筑一条后,即拆除临时侧模,并继续浇下一条垫层,如此直到全部完成。混凝土的表面高程控制的模板分条支搭方法见图。
(3)底板钢筋混凝土
水池底板混凝土连续一次浇筑完成,设缝水池的底板要分层浇筑(不要连续浇筑,以免变形缝移位)。
水池底板施工的关键是:确保底板各部同成位置及高程符合标准要求;钢筋位置(特别)
是底板内的预埋池壁、柱插筋);混凝土的强度及抗渗标号要符合标准要求,设缝水池的变形缝防水要符合要求。
(1)(测量放线)
。用经纬仪将水池的池壁、柱及进出水口的轴线投至垫层上(弹墨线)。据此将底板的外缘线以进出水口的基础线等逐一放出。
为检查垫层混凝土的表面高程,对垫层表面(每25m2),用水准仪实测并标注实际误差值,以便对模板及钢筋的安装高程作调整。
(2)底板模板安装
底板外侧模板应先于底板钢筋安装工序,而池壁下八字吊模板则应在底板钢筋工序完成之后进行。但在支吊查勘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底板侧模及池壁八字吊模的支搭方法参照图
池壁根部,吊模的尺寸、轴线位置要按照允许偏差严格控制,以确保与上部池壁模板接茬的直顺。
(3)底板钢筋安装
①测量放线
a、认真分析图纸,提出钢筋绑所措施。根据底板筋的直径与颁布情况,预先确定上下层筋的保护层垫块与架立筋(板凳筋)的摆放间距以及钢筋固定方法。
b、池壁及柱筋保护支的允许偏差的要求分别为±3mm,±5mm。为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固定好上下层底板筋,使其稳固不变形;其次是调整好底板上下支池壁、柱根部钢筋的位置,使池壁、柱预埋筋对装准其位置。
c、底板筋垫块的位置要与排架(板凳)的立筋位置相对应。
d、绑所后的底板筋要逐点检查保护层厚度,对池及柱预埋筋的位置要拉通线检查,为使底板钢筋稳固,在上下层筋之间加斜向筋。特别是池壁八字吊模板完成后,对底板筋及池壁筋再次检查与调整。
(4)底板混凝土浇筑
①水池底板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与关规范要求(详见防水混凝土的要求)。
②底板混凝土的坍落度。当采用吊斗灌注机械振捣时,在浇筑地点混凝土的坍落部宜先用50-70mm。
采用掺用外加剂的泵
安置点技术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