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远征残元势力据守的云南。明军势如破竹,仅用半年时间就平定了云南。这次远征改变了许多人及其家族的命运.
还是在这次远征中,明军将领戚祥阵亡。他的牺牲为家族换来了世袭之职,从此他的子孙代代习武从军,并延续了他英勇报国的精神。200多年后,他的后代戚继光又站上了前线。
这次远征中一批不同民族的儿童成为战俘,其中一些儿童战俘被迫接受宫刑并送入宫廷和贵族府中成为奴仆。11岁的回族少年马三保正是这些不幸孩子中的一位。然而,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开启了新的人生。少年跟随明军四处征战,历经磨练,之后又随从燕王朱棣屡立奇功,并被赐姓为郑,称为郑和。
学习目标
1、知道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等史实。
2、分析郑和下西洋成功的条件、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3、学习郑和不畏艰难、毅力顽强的品质及戚继光爱国精神。
明代的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地区。
文莱
一、郑和下西洋
刘家港
一、郑和下西洋
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1、明初国力强盛(物质条件和最根本的保障)
3、郑和的指挥才能和船队的合作团结奉献(主观条件)
2、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达(科技条件)
一、郑和下西洋
(成功的保障)
一、郑和下西洋
(表格的形式反映)
出发地点
刘家港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七次
最远到达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到达国家和地区的个数
30多个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交往,发展了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再现了“郑和下西洋”一幕再现了600多年前明朝的郑和7次率船队远航,创造航海奇迹的辉煌历史。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理念, ……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基础。
郑和下西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