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求取。“干其上”指向上级求取职位。)
(A项前句“以”为连词,表并列,译为“又”;后句“以”为介词,译为“刚”。B项前句“既”是连词,与后文的“又”搭配,表并列;后句“既”为副词,译为“已经”。C项两个“其”字均为代词,指陈岩夫。D项前句“苦”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这里可意译为“干扰”;后句“苦”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译为“为„„所苦”。)
(D“应陈君之请”有误,犯了“张冠李戴”错误。应该是“应陈岩夫之请”。)
8.(1)然亦未尝敢儒其衣冠以谒县门
然而也不曾敢穿戴着儒士衣帽去县府拜访
(2)吾知恶进士之病已,而不知可以为荣
我知道县吏们厌恶害怕进士说自己的坏话(指出自己的弊病),却不知道可以以进士为荣。
(3)岩夫为乡进士,而乡人始不知之,卒能荣之。
唉!陈岩夫(立志读书)成了乡里的进士,而乡里人起初并不了解他,最终却又能以他考中进士为荣。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
/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为可断可不断处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庞士元到了吴地,吴人都和他交朋友。他见到陆绩、顾劭,就给他们三人下评语说:“陆君可以说是劣马,能够用来代步,顾君可以说是驽牛,能够驾车载重物走远路。”有人问道:“真像你的评语那样,是陆君胜过顾君吗?”庞士元说:“驾马就算跑得很快,也只能载一个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一百里,可是所运载的难道只一个人吗?”吴人没话反驳他。
什邡,汉某县,县大以饶。县吏特不喜秀才儒者,以能接见官府、知己短长以谗之为己病也。每儒服持谒向县门者,吏辄坐门下,嘲咻踞骂辱之,俾惭以去。甚则阴用里人无赖苦之,罗中以法,期必破坏之而后已。
什邡,是蜀汉之地的一个县,县人而富饶。县吏特别不喜欢秀才儒士,是因为他们把秀才儒士能够拜见官府、知道自己的底细来说自己的坏话当作心病。平常有穿儒服的人持名帖到县府来,县吏们就坐在府门前,大声嘲笑,倨傲谩骂,羞辱他们,使他们羞愧而去。甚至暗地里支使乡里的无赖小人干扰读书人,滥用律法罗织罪名陷害他们,一定要使他们受到损害才甘心。
民既素饶,乐乡里,不急禄仕,又苦吏之所为,故未尝有儒其业与服以游者。其好学者,不过专一经,工歌诗,优游自养,为乡丈人而已。比年,蜀之士人以进士举试有司者稍稍增多,而什邡独绝少。
百姓平日生活富裕,乐业乡里,不热衷于读书追求禄仕,又苦于县吏的所作所为,所以不曾有以读书(求仕)为业并穿儒服相互交游的读书人。那些好学的读书人,只研读一经,擅长编歌写诗(自娱自乐),生活悠闲自得,能够成为乡里受人尊敬的长老(对年长人的尊称)罢了。近年米,蜀汉之地的读书人凭借考取进士而走向仕途的人逐渐增多,而唯独什邡县却绝少有考中进士的。
陈君,什邡之乡丈人,有贤子曰岩夫。岩夫幼喜读书为进士,力学,甚有志。然亦未尝敢儒其衣冠以谒县门,出入闾闬①必乡其服,乡人莫知其所为也。已而州下天子诏书,索乡举秀才,岩夫始改衣,诣门应诏。吏方相惊,然莫能为也。
陈君,是什邡县某乡里受人尊敬的长者,有一个贤能的儿子名叫岩夫。岩夫自幼喜爱读书,想考取进士,刻苦学习,很有志向。然而也不曾敢穿戴着儒士衣帽去县府拜访,进出街坊里巷也一定穿着乡里平常穿的衣服,乡里人没有人知道他在干什么。不久,州里下达天子诏书,要求什邡县乡推举秀才(参加科举考试),岩夫(这时)才改穿儒士衣装,到县府应诏(去州里参加州试)。县吏们这时才对他大吃一惊,然而再不能为难他了
既州试之,送礼部。将行,陈君戒且约曰:“嘻!吾知恶进士之病已,而不知可以为荣。若行幸得选于有司,吾将有以旌志之,使荣吾乡以劝也。”于是呼工理材,若将构筑者。明年,岩夫中丙科以归。陈君成是亭,与乡人宴其下。县之吏悔且叹日:“陈氏有善子,而吾乡有才进士,岂不荣邪!”
岩夫通过州试之后,要被送到礼部参加省试。即将起程时,陈君告诫儿子,而且与他约定说:“噫,我知道县吏们厌恶害怕进士说自己的坏话,却不知道可以以进士为荣。你前往礼部省试,希望你能被录选为进士,我将想办法庆贺表彰和纪念这件事,让你成为乡里的荣耀,来勉励更多的乡人读书取士。”于是请工匠选材料,将要建筑起来。第二年,岩夫考中丙科进士荣归乡里。陈君建成此亭,邀请乡民在亭下大摆喜宴庆贺。县吏(对自己过去压制读书人的做法)十分后悔,感叹道:“陈家有好儿子,我们县乡有进士之才,难道不光荣吗?”
岩夫初为伊阙县主簿,时予为西京留守推官,尝语予如此,欲
陈氏荣乡亭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