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北茭村·捕鱼 越鲜越险,越险越鲜.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北茭村·捕鱼越鲜越险,越险越鲜
从整个连江的版图上不难看出,连江有着绵长而曲折的海岸线,从北部的罗源湾可门港,经由黄岐半岛一直延伸向南,直达南部的?g头镇和粗芦岛。长达209公里曲曲折折的海岸线,有一百多个纯渔业村藏身其中。对于连江的海边人来说,捕鱼不仅是一种生计,更像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技能。
位于整个黄岐半岛的最东端的苔?镇北茭村,是福建最东边的一块陆地,距县城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越接近北茭村,独属渔村的嗅觉与观感互相重叠,扑面而来:妇女们将长长的渔网沿着公路一字拖开,搬着小板凳正在路边补网;有渔民将海带摊开,放在路旁晾干;海洋独有的腥气在海风的吹拂下愈发明显,当我们听到岸边嘈杂的声音、隐约看到岸边忙碌的景象时,北茭村到了。
与那些地势平坦、有田可耕的渔村不同,北茭地势崎岖、耕地极为有限,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除了走向海洋,没有退路。这里的房子几乎都依山而建,新式的洋楼与老式的石头厝穿插其间,密密匝匝难见天日,却也昭示着这座沿海渔村的繁荣与富裕。半山腰上,远远能望见一个巨大的妈祖塑像,这是北茭村兴建的妈祖文化公园,巨大的妈祖像正面对着北茭渔港,在这座以讨海为生的渔村中,这或多或少说明了他们在信仰中所寄托着的安定愿望。

因为三面环海,北茭附近的海域充满了险峻与不安定。村落延伸向海的最后一块礁石被?Q为北茭鼻,尽管村里人给这里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龙回首”,但自古以来这片海域事故频发,无论是南下或是北上的渔船,都必须贴着岸边走才不会遭遇暗流,即便是熟练地掌握航行技巧的船长们都要小心谨慎。途径北茭的渔船,都要在港口停泊稍作休整,第二天方可平安起航。
再险的风浪也只能选择征服。村里的老渔民说,早年间摇橹的木帆船动力有限,出不了远海,大多都在马祖附近的南竿岛、北竿岛附近进行捕捞作业。但是为了捕到更多、更新鲜的鱼,渔民们常常以身试险,冒险将船只开到更难以控制的外海去。当时的木帆船在航行时完全依靠季风形势,一遇到逆风的时候,船就很难控制方向,船一旦开到外海就很容易出现意外。当时的村里有一句玩笑话:明明家里就近在眼前了,妻子已经做好了午饭,但是饭一热再热,船就是开不回去。
出海意味着一场赌博,越是无人涉足的海域,越有可能捕到更多更好的鱼。一直到近代,这都是渔民们亘古未变的人生信条。随着渔船的改造和捕鱼业的兴起,捕鱼的范围由原先的离岸几十海里,扩大到南海、台湾海峡,最远可达钓鱼岛海域和海南岛附近。直到
1980年之后,北茭村开始发展远洋捕捞业,远至非洲、南美,甚至澳洲的南太平洋海域都留下了北茭渔船的身影,北茭村也因此被称为“福建远洋捕捞第一村”。进行远洋捕捞的船只,虽然几个月才能回来一趟,但是远征大洋带来的是渔民们命运的转机,因为远洋捕捞而赚的盆满钵满者亦不在少数。
在北茭宽阔的码头平台上,捕捞归来的渔船正在卸货。船员们陆续将船上的鱼获,肩挑手拿地搬到岸上,从水手们的笑容上不难判断,这艘远洋的渔船此行收获颇丰。而在岸边等着的,则是早已打好招呼的鱼商,

北茭村·捕鱼 越鲜越险,越险越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vuv398013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7-11-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