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唐代“朗州窑”考略.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代“朗州窑”考略
唐代,武陵有个“龙阳窑”。龙阳,现名叫“汉寿”。据《汉寿县志》记载:“汉寿古属索县,以祈汉朝长寿,东汉时取名汉寿。三国吴改为吴寿,赤乌十一年立县,日龙阳。后县名屡易,于民国元年复名汉寿。”汉寿县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洞庭湖之西,境内大部分为滨湖平原,沅、澧水由此注入洞庭。据《旧唐书?地理志》载,唐平萧铣后,遂改隋武陵郡为朗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为朗州。故唐代习惯称这里为“朗州武陵郡”,或单称“朗州”。唐朗州辖地同隋代,依然是武陵和龙阳二县。唐代越州窑、婺州窑、寿州等名窑均以窑址所在的“州”取名,因龙阳位于朗州,故取名“朗州窑”。

愚酷爱收藏高古陶瓷。近20年来,汉寿县经常发现众多硕大彩绘陶瓷。据笔者所藏,其中包括:
唐漩涡纹彩陶瓮(图1) ,口径19厘米,最大腹径40厘米,。小口,圆唇。腹形鼓圆,其上饰两周凹弦纹。圆饼底。胎色紫灰。这件彩陶的图案装饰,先用淡红色化妆土在泥质陶瓮的颈部和上腹部,涂
(浸)三个圆斑块,其上再用褐彩绘制三个旋转的圆涡纹。彩绘施于罐的肩和上腹部,向下俯视可以看到彩陶瓮的全部纹饰(图2、3)。它那流畅自然的线条,仿佛会产生流动的节奏和韵律,让人感到有无数的涡纹在眼前周而复始地旋转。高大的陶瓮,底部仅十余厘米,估计当时很可能把下腹没绘彩的部分埋入地下,将重量部分传递到地面,由此而保持大瓮的稳定。关于“漩涡纹”,众多彩陶研究专家将这种纹饰依其形状命名为“水波、漩涡、鱼网纹”等。李进兴《彩陶漩涡纹释疑》则认为,彩陶上古人绘制的漩涡纹饰可能并不是“表现水波、漩涡以至水中的渔网”,而是具有一定抽象的意义,如“漩涡”代表“复活”等等。

五代彩绘盘口瓶(图4) 该瓶高30厘米,,。口作盘形,束颈细长,深腹鼓圆,平底。肩部饰围栏一周,下腹作围栏垂幔,围栏均作镂空状。腹部素胎上涂白色料浆粉,再用酱色彩釉绘花,外表不再罩釉。整个画面虽草草几笔,却颇得写意画之妙。该器造型优美,图案舒展流畅,是盘口器中的精品。据周世荣《湖南陶瓷》考证,这类盘口瓶,“约相当唐末五代”时期。
五代彩绘梅瓶(图5) ,,底径
。圆口,卷唇,短颈,腹微鼓,领部和腹部各饰凹弦纹一周。平底。红褐色胎。肩部及腹部涂淡红色化妆土,然后再绘酱色缠枝花卉图案,外表不再罩釉。此梅瓶的胎质较粗,光洁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要烧出艳丽的彩瓷,就必须在胎上涂一层化妆土,以弥补上述缺陷。因为化妆土可增强胎的致密度。在化妆土上绘花,更能衬托彩釉的成色,达到釉色美的预期效果。
唐粉斑高颈罐(图6) 分二式。该类罐的共同特征:圆口,折沿,高直领。溜肩,鼓腹,腹下敛收。颈部和肩部涂淡红色化妆土,腹部浸三个呈“品”字形的圆块状粉斑,并与肩部相连。一式高31厘米,,,。饼足。三大圆块斑用宽线条串连。外罩黄色釉,大部分釉已脱落。二式(图7),,,。平底。腹部饰凹弦纹两周。外罩黄色薄釉。圆斑彩画是朗州窑最常见的;以化妆土绘成大块不规则的圆形、桃尖形于器上,纹饰虽粗简,但色调配置得当,具有简朴大气的艺术魅

唐代“朗州窑”考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