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意境
答题模式:什么意象、用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营造什么(一般两个双音节词)意境表达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诗歌考什么
情感
图一
作
用
图
形式
内容
手法
章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描写议论抒情叙述若小说散文来回转换方式则使行文灵动生姿。《针挑土》
直抒胸臆动静结合象征对比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丰富文章内容,文学性强+自身内容观点)等
比喻、比拟、(拟人和拟物)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夸张(大的小的)、排比反问(、无疑而问)、设问、(自问自答)对偶
开头
中间
结尾
(往上看)点题亮明主旨(开门见山)(看自己)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发兴趣)渲染营造(什么样的)氛围,(往下看)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
呈上或者启下或者承上启下(承什么启什么)内容为下文做铺垫。统领下文
(往上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看自己)卒章显志(亮明主旨)升华、深化主旨,以小见大,出人意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丰富人物形象。
中心、线索(如吴松道中二首孤舟作用)和呼应
写了什么(交代故事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写出了什么(表层含义到深层含义如一枝红艳出墙来——春天到了)
主旨
表达了什么思想观点
抒发了什么情感(注意分层见下一幻灯片)
如过要赏析的话,赏析一句话,一联诗句,或者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
作用图+语言
标题:
主旨结构上线索缘起、从读者角度看
若小说,内容上加上形象
形式上加语言
诗句鉴赏:包括内容(描写了什么)语言(平实朴素华丽)表达技巧(情景交融对仗拟人对比)表达效果、情感上分析。有重点词(比如动词、形容词)要照顾一下,简要赏析。比如说。抱膝灯前影伴身。
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⑶,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1、
色侵书帙晚
翠竹的影子投射到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渐进的过程,“晚”写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的错觉。
⑴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⑵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
2005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II)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抱膝”二字生动在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4分)能分析出“抱膝”所表现的神态的,给1分;能写出“伴”字在诗中所起作用并分析的,给2分;能写出“孤寂心情”的,给1分。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3分)能写出“想像”之意的,给1分;能具体描绘出想像画面的给2分。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1分)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形象答什么
形象是物的话,
简练复述诗歌内容,这是表层的。再加上深层的,象征的品格。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什么野菊形象?
注意分层如一个人被贬那么《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
被贬自己怎样?对贾谊怎样?对那些害他(作者或者贾谊)扁他的人怎样?情感自然就出来了而且很全、
又比如写战争百姓战乱的情感
对农民对景象对发动者有什么看法,什么情感?自然而然就反战了。
表达方式
问表现手法答
问修辞手法就答
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课堂笔记诗歌鉴赏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