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
克罗恩病
病史介绍
姓名:夏康性别:男年龄:22岁
主诉:克罗恩病肠穿孔术后一月余,切口渗液一周。
现病史:患者于2007年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克罗恩病”,予柳氮磺吡啶、雷公藤等药物口服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一月前因克罗恩病肠穿孔行小肠部分切除术,现出现伤口裂开,伴红肿、渗液,稍有疼痛。为进一步诊断,来我院门诊就诊,拟“克罗恩病、肠穿孔术后切口感染”收住入院。一月余前始肠内营养,大便稍稀,约4次/天。
-----定义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
胃肠道慢性炎性
肉芽肿性疾病。
发病
。
,多在15~30岁,女性多于男性。
、西欧和东北欧。
预后
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即使手术治疗也预后不佳。
病理
可侵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最多见于回肠末段与邻近结肠,故又称“末段回肠炎”,其次为小肠、主要在回肠,少数见于空肠。
病变可局限于肠管的一处或多处,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早期粘膜呈鹅口疮样溃疡,随后增大,形成纵行溃疡和裂隙溃疡,呈鹅卵石样外观。
炎症波及肠壁各层,肠壁增厚,肉芽肿形成,可使肠腔变窄,发生肠梗阻;溃疡穿孔可致局部脓肿,或穿透至其他肠段、器官、腹壁,形成内瘘或外瘘,慢性穿孔可引起粘连。
临床表现
杵状指(趾),关节炎、口腔黏膜溃疡、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虹膜睫状体炎等
最常见,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多为痉挛性阵痛伴肠鸣音增强,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亦常见,早期为间歇性,后期可转为持续性;粪便多为糊状,
一般无脓血和黏液。累及下段结肠或直肠,可有黏液血便和里
急后重。
与肠道炎症活动及继发感染有关,呈间歇性低热或中度热
、消瘦贫血、低清蛋白血症和维生素缺乏等表现
呈慢性病容,精神状态差,重者呈消瘦贫血貌。
轻者仅有右下腹或脐周轻压痛,重者全腹明显压痛。
部分病例可触及腹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
最常见:肠梗阻
其次:腹腔内脓肿,可有吸收不良综合征
偶可并发急性穿孔、直肠结肠癌变大出血等。
克罗恩病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