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感受词作的意境美、意蕴美。
3、把握词作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千古风流话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宋仁宗时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1、第一位专业词人。
其词多描绘都市繁华、儿女情长和羁旅行役。有词集《乐章集》。《雨霖铃》是其代表作。
贡献和影响:
(1)、扩大了“词”的内涵容量。
他通晓音律, 制作了大量的慢词(篇幅较长而节奏缓慢的词)长调,使词从以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
(2)、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和白描,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2、一首词引发一场大战。
相传金主完颜亮读柳永的《望海潮》,抵挡不住“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诱惑,“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柳词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
3、“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虽禀赋极高,却洒脱不羁,恃才自负,以致触怒权贵。科举失利后柳永曾作《鹤冲天》以泄郁愤,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仁宗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的名字抹去,等于判了政治死刑。
于是,仕途失意的柳永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自我解嘲,寄情风月,醉卧花丛,以毕生精力作曲填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柳永纪念馆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风苦雨吹打着銮驾上的金铃,玄宗因悼念贵妃而作此曲,曲调哀伤。
柳永的这首词刻画了自己因仕途失意而离开汴京、南下漂泊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情景。
雨霖铃课件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