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选读
一、德行
【题解】指美好的道德品行。本篇所谈的是那个社会士族阶层认为值得学习的、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言语行动。涉及面很广,内容丰富。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②。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③。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④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⑤。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按:这一句说他的言行是士人、世人的榜样。士:读书人。
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揽,拿住;辔,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太守:郡的行政长官。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
④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是属官之首。白:陈述;禀报。府君:对太守的称呼。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大守为府君。廨(xiè):官署;衙门。
⑤式商容之闾:在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立标志来表彰他。式,等于表,表彰;商容是商纣时的大夫,当时被认为是贤人;闾,指里巷。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①
【注释】
①周子居:名乘,字子居,东汉时人,不畏强暴,陈仲举曾赞他为“治国之器”。时月:时日。黄叔度:名宪,字叔度,出身贫寒,有德行,得到时人赞誉。
翻译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①;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②。人间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③。”
【注释】
①郭林宗:名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为时人所重。造:到..去,造访。袁奉高:名阆(làng),字奉高,和黄叔度同为汝南郡慎阳人,多次辞谢官府任命,也很有名望。曾为汝南郡功曹,后为太尉属官。郭泰说他的才德像小水,虽清,却容易舀起来。“车不”两句:车不停轨、鸾不辍轭两句同义,指车子不停留,这里形容下车时间短暂。轨,车轴的两头,这里指车轮。鸾,装饰在车上的铃子,这里指车子。轭,架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②弥日:终日;整天。信宿:连宿两夜。
③汪汪:形容水又宽又深。陂(bēi):湖泊。器:气量。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①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②。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
(15)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①。
【注释】
①阮嗣宗:阮籍,字嗣宗,魏代人,竹林七贤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大将军,晋文王司马昭辅政时,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步兵校尉。对可马氏的黑暗统治抱消极抵抗的态度,谈玄学,纵酒,不议论别人,行为狂放,不拘礼法。
(16)王戎云:“与稽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①。”
(21)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吏①。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②。
【注释】
①令名:好名声。刺史:晋代全国分若干个州,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刺史。
②薨(hōng):古代王侯死叫做薨。王浑曾封为贞陵亭侯,所以他的死可以称薨。九郡:据《晋书·地理志),凉州管辖八个郡,所以有以为这里的九郡应是八郡。但是也有说《御览)是引作“州郡”的,认为“九”是“州”的误字。我们暂从后者。义故:义从和故吏。指自愿受私人招募从军的官佐和旧部下。赙(fù):送给别人办丧事的财物。
二、言语
【题解】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这不仅要求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筒洁得当,声调要有抑扬顿挫,举止必须挥洒自如。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磨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自己身分。说得很得体、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机警多锋,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⑤?”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陽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⑦。太中大夫陈韪后至⑧,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⑨。”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
世说新语选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