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课程学习备忘录
适合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编写人:陈敏
第一章:绪论
目的及要求:通过介绍园林的学科性质与发展简史,要求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作用,并学会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很好的运用园林的基本审美意识,学会尊重传统文化的设计意识。了解中国园林的地位及社会意义,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重要知识点:园林的概念、分类方式、风格方式,审美理念
难点:园林的风格方式,审美理念,园林的学科界定。
主要内容:
我国最优秀的园林圆明园的建设与毁坏历史曾经被很多人拍摄成为影象故事片等,你还记得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画面吗?你还记得圆明园残留的建筑残骸形态吗?今天的圆明园会以它的艺术美吸引你么?那些优美的文字里描述的圆明园,那些唯美的画面里呈现的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的?
课程总体内容:
第一篇:中国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我国传统园林的成就、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
第二篇:外国园林史:国外园林的历史格局及发展历程、国外园林的历史成就、中外园林发展的渊源
第三篇:现代城市园林:现代城市园林与传统园林的过度与衔接、最新园林发展的动态与重要作品赏析
名称:
1、园林起源:园林的起源人类出现最早对园林的描述无疑是来自宗教。圣经中的伊甸园就描绘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园林,这也是西方最早的园林形象,给西方园林带来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伊斯兰教的天国乐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那里果实不断,诸河流于其中,那是水质不腐的水河,乳味不变的乳河,饮者称快的酒河和蜜质纯洁的蜜河。
佛教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终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极乐国土等。
东方园林的代表—中国园林也创造过昆仑神话、蓬莱仙池和天堂瑶池,从汉到清,整整两千年的时间,皇家园林里总要仿造蓬瀛三岛,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长满了长生不老药。
总而言之,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大地上的的天堂,是一处最理想的生活场所模
型。理想都有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历史不同,文化不同,理想就不同,造园艺术
和风格就会不同。
2、园林的称谓: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
殷周时期和西亚的亚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
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园林的定义:
功能: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功能,消除紧张和疲乏,游乐、科普教育等. →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世界园林体系:
地域分类:东方园林(中国、日本)、欧洲园林(古希腊、罗马、法国、英国)、西亚园林(波斯、阿拉伯)
布局方式: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开发方式分类:
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例如:辋川别业;张家界、避暑山庄,(去看看)
一类是具有优美风景的大范围自然区域,略加建设、开发,即可利用,称为自然风景区;九寨沟黄山、武夷山等,(公共旅游胜地,好友、团体旅游)
一类是开发历史悠久,有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内容的,称为风景名胜区。泰山、武当山、蓬莱阁等(文化旅游胜地,可做研究与资料搜集)
另一类是人工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其他国家的传统园林:
东方园林:东方园林最大的特点:崇尚自然,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
存的融洽关系。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小中见大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日本园林则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纯粹的禅宗园林。
西方园林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西方园林着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
中外园林史课程备忘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