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消费者理论:描述消费者如何基于偏好,通过对各种数量的商品组合进行权衡取舍来最大化其福利
实证分析:描述因果关系的分析,解释和预测
规范分析:应该如何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供给曲线:描绘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愿意出售最后一单位商品所对应的价格)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某商品的价格越高,有能力生产或有意愿生产和出售该商品的厂商就越多
供给的变动:指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对应的价格)
需求曲线向下方倾斜:边际效用递减,购买量的增多使得消费者对该商品的效用下降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的两种商品
互补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商品
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交点处的价格和数量即均衡或市场出清价格和数量
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即直到供给与需求相等为止
供给曲线右移: (资本成本工资率和原材料价格)
需求曲线移动:
弹性: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敏感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价格发生百分之一的变化引起需求发生百分之几的变化(负值)
富有价格弹性:弹性绝对值大于一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值——替代品为负值——互补品
供给价格弹性——通常是正值
点弹性和弧弹性:弧弹性是指在一个区间计算其弹性;弧弹性等于该区间内最低价格和最高价格之间某点的点弹性
短期需求弹性大于长期需求弹性;长期供给弹性大于短期供给弹性
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理论:说明消费者如何在不同的商品和服务间分配收入以最大化其效用水平的理论
关于偏好的一些基本假设:(可对所有篮子进行比较和排序,忽略成本)
(偏好用>=表示)
无差异曲线:代表所有能提供相同满足程度的所有市场篮子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替代率递减——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边际替代率:消费者为获得额外一旦为某商品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无差异曲线为什么是凸的?
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为获得额外一单位的那种商品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单位越来越少
完全替代品:边际替代率是常数,一组负斜率直线
完全互补品:边际替代率为0或无穷大,L形
效用:每一条无差异曲线对应的满足水平,满足程度的数值表示
效用函数:赋予每个市场篮子一定效用水平的方程
预算线:花完个人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所有商品组合
预算线的斜率为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相反数
收入变化改变预算线的纵截距,但不改变斜率
购买力不仅取决于收入,还取决于价格;价格和收入都成比例上升的通货膨胀不会影响消费者的预算线或购买力
效用最大化的市场篮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满足程度最大化的市场篮子必定位于那条与预算线相切的最高的无差异曲线上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满足程度得以最大化
角点解:被选择的市场篮子中某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不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边际效用:从消费额外一单位某种商品中获得的额外满足
边际相等原则:效用最大化时,花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一美元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四章
价格—消费曲线:勾画了与食物的每一种可能价格相对应的效用最大化下食物衣服的组合
个人需求曲线:把单个消费者会购买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
两条曲线对比着可以看出:
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越高;价格下跌时,消费者可以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再曲线的每一个点上,消费者通过满足食物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等于食物对衣服的价格之比使效用最大化;
食物对衣服的边际替代率:为额外得到一单位食物愿意放弃的衣服的数量
当沿着需求曲线下移的时候,食物对衣服的MRS下降了,因为当消费者购买更多食物的时候,事物的相对价值下降了
收入—消费曲线:勾画了每一收入水平下消费者最大化效用时的食物和衣服组合
收入—消费曲线斜率为正数的商品称为正常品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值时,我们称这种商品是劣等品
恩格尔曲线:表示食品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横轴是食品数量,纵轴是收入,向上倾斜的恩格尔曲线适用于所有正常商品
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求解:
先将价格变动后的新预算线平移至与原预算线相切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两个切点间的变化称为替代效应
再在
微观复习自我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