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苏轼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初读课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与《前后赤壁赋》等。
作词背景
苏轼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被关在狱中,幸得众人相救,最终被贬黄州作团练副使。幸而苏轼生性旷达,并不因此而绝望颓丧,他得到黄州郡守的许多关照,也得到老朋友马正卿的相助,最后在城东沙湖营防废地买来数十亩荒田,开荒种地,自食其力。在这期间,结识好友庞安,这首诗就是在与庞安游玩清泉寺时有感而发的。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再读课文
1、小序:点明写词的缘由
2、山脚下刚长出的兰花幼芽浸在小溪中,松林间沙路干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鸣。
?门前流水还能执着奔流向西。
上阕:写景
1、重点写了眼前的哪些景物?从哪几个角度描绘了几幅画面?能否根据景物推断出诗人所写的是哪个季节?环境是静寂还是喧闹的?
1)、兰芽、沙路、暮雨、子规
3)、时间是早春或三月。
2)、视觉、听觉:
兰芽浸溪、松间沙路、子规啼鸣
4)、静寂。以动衬静
2. “暮雨”和“子规”烘托了怎样的心情?
身为贬官,面对暮雨萧萧,子规哀啼,不禁心生悲凉。
,苏轼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T二:
下阙即景取喻,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精神。
我认为词人的这种看法不仅是他旷达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更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作为十几岁的中学生,我们年轻,更应该奋发向上,努力进取,才能无悔于心。
1《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2、《过》: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3、《游》: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农村生活的热爱。4、《渔》建功立业、思乡 5、《浣》老当益壮、奋发进取、旷达乐观
25 浣溪沙 苏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