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津冀地区市场协同发展简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津冀地区市场协同发展简析.doc京津冀地区市场协同发展简析
摘要近年来,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就是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三地市场的协同发展,并且增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竞争力。从本质上看,市场的协同发展是需要将横亘在要素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壁垒破除,从而进一步推动要素流动的自由化。本文简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市场协同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市场壁垒市场协同
一、前言
按照市场协同的基本要义,构建市场协同的根本要求就是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消除贸易壁垒,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实现要素与资源流动的自由化与合理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推动协同市场构建的过程也就是逐步打破地方市场分割、消除要素流动的各种屏障,实现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与重组,逐步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的过程。践行京津冀市场协同发展战略,塑造京津冀市场协同体系,有利于构筑要素流动有序自由、城乡发展协调、资源环境可承载、市场机制运行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弱化地方政策保护,消除区域间的贸易壁垒,促进公平竞争,缓解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构建全国统一的开放型大市场;同时还有利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深化对外开放与内部一体化有效融合的探索提供一个崭新的样本和范式。
二、京津冀市场协同现状
京津冀要协同发展的思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在天津市市长李瑞环的倡导下,环渤海地区15个城市成立的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是京津冀地区区域合作的启蒙阶段,经历了长期的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上没有太大起色。直到2004年,三地达成“廊坊共识”,标志着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正式进入启动阶段。2006年,国家发改委正式着手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工作,但该规划酝酿多年却未能出台。2010年以来,京津冀区域合作加速推进,由于对区域协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加上缺乏中央层面的有力推动,形成京津竞争、河北苦等的状态。
三、突出的问题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多方面和极其严峻的,突出问题表现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较弱、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病突出、极化严重等。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又相互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构成,可分为自然资源变量、社会条件变量以及环境资源变量,具体包括大气、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人口、交通等。随着一体化的发展,土地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但京津冀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一直很低,存在浪费严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先天性能源禀赋不足,主要靠外部调入,另外能源结构不合理也是京津冀地区的突出症结;环境污染问题是近年来最突出的问题,不止京津冀地区,全国环境污染都很严重。
从区域内部看,京津冀三地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很不平衡。北京和天津处于发达阶段,河北相对落后许多,传统重工业仍然是河北的主要产业,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较低,这也为实现三地协同发展带来很大难度;从产业发展整体来看,产业集群发展滞后,产业同构问题突出;另外,公共服务上的巨大差距也是京津冀地区突出的问题,如户籍制度导致公共服务的分割化,现行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保障、最低生活保障都是以户籍为依据的,这也使得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存在较大不平等。
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仍是当前地方官员考核的重要因素,这使得每个地方政府都要做大自己地

京津冀地区市场协同发展简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