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铁路发展研究课题概况
“十二五”时期,是洛阳市实现“福民强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凸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的关键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为铁路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洛阳市铁路又好又快发展,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铁路网整体布局
思路:构建洛阳市铁路网主骨架,并增添必要的辅助通道,将洛阳市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向外辐射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打造城际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助推洛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强化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增加部分国土及资源开发性铁路,进一步拓展路网覆盖面;完善客货运输枢纽场站布局,实现点线协调发展。
布局:洛阳市将形成“两横一纵两支四城际”的铁路网骨架,其中“两横“为郑西客专及陇海铁路、三门峡至洋口港铁路,“一纵”为焦柳铁路,“两支”为洛宜铁路延伸至洛宁、伊川-嵩县-栾川-西峡铁路;形成洛阳至登封至郑州、洛阳至巩义至郑州、洛阳至济源至焦作、洛阳至平顶山的四条城际铁路网络。
功能:郑西客专为洛阳市对外客运主通道;陇海铁路、焦柳铁路对外货运主通道;洛阳至登封至郑州、洛阳至巩义至郑州、洛阳至济源至焦作、洛阳至平顶山为洛阳对接中原城市群周边城市,凸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地位的城际客运走廊;三门峡至洋口港、洛宜铁路延伸至洛宁、伊川
-嵩县-栾川-西峡着力于对洛阳市域铁路网盲区的覆盖,同时三门峡至洋口港形成洛阳市对外货运辅助通道。
节点:客运方面——洛阳市中心城区将形成“两主两辅”的铁路客运场站布局,“两主”为洛阳龙门站、洛阳站,“两辅”分别为洛阳东站、关林站。洛阳龙门站定位为建成高铁、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豫西地区铁路客运中心场站和洛阳最大的对外交通枢纽。洛阳站在中心城区洛河以北地区形成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洛阳东站、关林站分别为中心城区辅助性铁路客运场站。货运方面——形成“一主两辅十二节点”的货运场站布局。
规模:洛阳市铁路网规模将由目前的266km,新增铁路里程456km,路网规模达到700km以上。其中市域内城际铁路规模达到200km。
覆盖:铁路将覆盖洛阳市所有县级以上经济据点,覆盖所有主要旅游景区、工矿重镇(园区)、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
时效:洛阳至北京4h以内,~1h,至西安2h以内;洛阳至济源、焦作、平顶山1h以内,至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2h以内;洛阳至偃师、吉利、新安、孟津、宜阳、伊川、,至汝阳、嵩县、栾川1h。
连通:三个层次的快速对接。
、省会、区域中心城市:
洛阳——北京:郑西客专、京广客专(836km,)
洛阳——郑州:郑西客专(125km,)
洛阳——西安:郑西客专(380km,)
洛阳——成都:郑西客专、西成客专(1023km,4h)
洛阳——上海:郑西客专、郑徐客专、京沪高速(1123km,)
洛阳——广州:郑西客专、京广客专(1730km,7h)
:
洛阳—济源:洛阳至济源城际(71km,)
洛阳——平顶山:洛阳至平顶山城际(150km,1h)
洛阳—焦作:洛阳至济源至焦作城际(131 km,1h)
洛阳—开封:郑登洛城际、郑开城际(209 km,2h)
洛阳—新乡:洛阳至济源至焦作至新乡城际(200 km,2h)
洛阳—许昌:洛阳至平顶山至许昌城际(221 km,2h)
洛阳—漯河:洛阳至平顶山至许昌至漯河城际(274 km,2h)
中心城区与偃师的连通,通过陇海铁路、郑巩洛城际实现,也可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延伸;
中心城区与伊川、汝阳的连通,通过焦柳铁路、洛平城际实现;
中心城区与新安的连通,通过陇海铁路,也可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延伸实现;
中心城区与孟津、吉利的连通,通过焦柳铁路、洛济城际实现;
中心城区与洛宁、宜阳的连通,通过洛宜支线延伸实现;
中心城区与嵩县、栾川的连通,通过伊川-嵩县-栾川-西峡铁路实现。
二、铁路发展阶段任务
1.“十二五”后两年
——规划引领,为洛阳铁路大发展奠定基础。开展铁路发展思及铁路网规划、货运场站布局规划等规划研究工作,系统研究洛阳市域铁路布局及规划项目实体,枢纽及场站布局等方面内容,为洛阳市铁路大发展奠定基础。
——夯实前期,稳定洛阳铁路枢纽总图方案。在市域内铁路网整体布局的基础上,稳定洛阳铁路枢纽总图布局,重点针对城际铁路引入方案及联络线方案、铁路枢纽客运系统、货运系统、解编系统、疏解系统,做好用地预留。
——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新郑机场至登封至洛阳城际前期工作,争取十
洛阳铁路发展研究课题及货场布局规划研究成果概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