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会看老师的脸色”
今日教育:重庆八中是众所周知的名校,仍然如此倾注人力、物力、财力做教师培训和幸福感提升,为什么?
曹勇:八中之所以成为名校,并不是因为有悠久的办学历史,而是因为我们有一批优秀的教师,这是最核心的。大家都知道,当下家长们选学校就是选老师。我们今年有两个愿景,其中之一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我们学校、老师,因为社会评价一个学校,都是通过其中每一个老师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来窥视整个学校,而不是看名气有多大。因此,我们愿意花大力气来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幸福感和荣誉感。除此之外,学生的变化也促使我们要提升自身素质。现在的学生不是以前那样,老师可以说一不二,所以我经常跟老师开玩笑说,“千万别和青春期的小孩作对”。现在老师实施教育也不容易,很多时候,我经常会看老师的脸色,关心他们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哪怕解决不了,至少让他们有所安慰。
今日教育:重庆八中将整体搬迁到渝北区,社会都很关注。您能否透露一下最新的进展情况?搬迁后的八中将如何延续自身的文化呢?
曹勇:重庆八中老校址有70多年历史,只有58亩地,限制了八中进一步扩展,加上这一片区优质教育太集中,不能很好实现教育均衡和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所以搬迁有两个目的,一是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二是发挥好辐射作用。这项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目前进展得很顺利,新校区占地358亩,将会非常漂亮,预计2016年能够在渝北开学,届时本部也要保留。
学校文化是靠教师去传承的,除了校园环境、建筑等物质文化外,还包括教师精神风貌的软文化,八中老师会把这种风貌带到新校区的,这也是我们在老师培训上下大力气的原因。我们担心学校搬迁,会伤元气。因此为了防止文化的断层,搬迁是逐年逐年进行的,不会是一次全部搬迁。
今日教育:您接任重庆八中校长三年来,给学校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曹勇:我没有什么创新,就是传承了重庆八中既有的特色,只不过将很多内容整合得更加系统化和细致化。2012年,我们提出“建设具有精神感召力和教育原创性的高成就学校”,把之前八中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凝聚在了这句话里。客观地说,一所优秀的学校发展了这么多年,不会因为某个校长的变化而变化,它有自身的传统。校长该在什么地方出力?那就是顺应时代做一些调整,而不是脱离以前的东西。八中老师是非常优秀的,老师的团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笑),不会因为换一个校长就变了样。所以,我们只是根据目前发展趋势,加大了力度,丰富了内容,做得更实了。
今日教育:您认为治理一所学校,最关键的因素有哪些?
曹勇:第一是课程,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课程,这是学校最主要的产品;第二是课堂,因为“减负提质”的主阵地在课堂;第三就是抓教师队伍。我每周至少听五节课,不然跟老师没有共同语言。刚才所说的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是领头羊,我们希望这个集团越来越大,但任何学校都有较弱的老师,要帮助他们不断往前赶。看一个老师薄弱之处在哪里,不能只批评
“不勤快”“不努力”,而是要提出建议,让他知道怎样去努力。这些东西不到课堂上,根本看不出来。我们采用诊断性听课的方式,像会诊一样,找出他到底是哪里的问题,是上课的技巧不好、备课不充分、自身知识系统有问题,还是师生关系不当、教育方式不当?上学期我们了解到,一个老师上课很好,但就是不受学生欢迎,为什么?一调查,才知道这个老
“我经常会看老师的脸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