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口水娃
刚出生宝宝的口水仅够湿润口腔黏膜,再加上只吃奶,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唾液的分泌量自然很少,所以新生儿很少流口水。
3个月大左右,宝宝口水的分泌量才会明显增加。等到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饮食中逐渐补充了含淀粉等成分的食物,宝宝的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所以当唾液分泌稍多或是哭闹、嬉笑时,可能就会因无法将分泌出来的口水全部吞咽下去而流出口外。此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手指、奶嘴等放入口中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6~7个月大的宝宝开始长出第一颗牙齿,此时,乳牙需要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分泌增加。所以,有经验的长辈看到宝宝流口水了,不会皱眉头,反而会露出喜悦的表情,因为这说明宝宝要长牙了,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虽说口水多了令人很烦恼,但是口水的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1 当宝宝的乳牙要突破牙龈时,难免会造成组织的肿胀而导致疼痛感,而口水可以起润滑作用,减少牙齿周围发炎的状况。
2 口水可保持宝宝的口腔湿润。
3 口水可刺激宝宝的味蕾,也会促进吞咽动作的形成。
4 口水可促进宝宝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有助于尽早说话。
5 口水可保持宝宝口腔和牙齿的清洁,还有抗菌作用,可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无细胞成分的薄膜,有助于预防蛀牙。
一般来说,流口水的状况要到宝宝年龄稍大、吞咽能力及嘴唇的闭合能力增强、牙齿逐渐长出、口腔容积逐渐增加后就会有所改善,父母不必过于担心。不过,专家表示,如果宝宝到了2~3岁牙齿长齐后,口水仍是流个不停,这时就要小心口腔、咽喉黏膜炎症、面部神经麻痹等疾病的可能性了。
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因为生病才流口水呢?父母看看下面几种情况就知道了。
1 长牙:宝宝在长牙期会因为牙龈肿胀、微痒而感到不舒服,流口水的现象会更严重。
2 口腔溃疡:如果宝宝的嘴唇、口角或周围皮肤出现水疱,可能就是口腔溃疡或口腔炎,这样会使宝宝因为怕痛而不想吞咽口水。
3 喉咙发炎:宝宝口水流不停,同时又合并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就可能是感冒了或患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等而引起吞咽不良。
4 口咽黏膜炎:宝宝常常感觉口、舌疼痛或是口腔中出现糜烂溃疡,也会因怕痛而不想吞咽口水。
5 病毒感染:如果感染手足口病、水痘等,就有可能引起口腔内及舌旁的溃疡而导致疼痛和吞咽困难。
6 咬伤:如果宝宝不小心咬伤自己口腔内的皮肤,使口腔内有破皮,就会产生疼痛感而不敢吞咽口水。
7 神经障碍:如智障、昏迷、面部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膜炎后遗症等,都会导致唾液分泌过多,引起口水外流。
宝宝口水泛滥的“治理”办法
1 宝宝口水流得较多时,父母要注意护理好他口腔周围的皮肤,让他的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
2 宝宝的唾液里含有口腔中的一些杂菌及淀粉酶等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不精心护理,口周皮肤就会发红,起小丘疹,这时需要涂上一些婴儿护肤膏。
3 不要用较粗糙的手帕或毛巾在宝宝的嘴边抹来抹去,以免损伤娇嫩的皮肤。要用非常柔软的手帕或餐巾纸一点点蘸去流在外面的口水,让宝宝的口周保持干燥。
4 为防止口水将衣服弄湿,可以给宝宝戴个全棉的小
“治理”口水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