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解放“死亡”.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解放“死亡”
一串被间隔号隔开的数字闪着荧光绿跳跃在一只可以看清毛孔的手臂上,23小时48分41秒,是他距离死亡的时间。数字随着跳跃不断减少,直至归零。
这是2013年的早春,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选修课“影像中的生死学”进入第二轮。第一堂课是放映《时间规划局》的前17分钟,镜头正好停止在一次生命的“清零”上。放映结束后,坐在安静到可以听到呼吸声的教室里,时值大二的袁宇飞听从老师指示摸着自己的脉搏,同时感受着跳动着的心脏,一下一下。她原本以为只是看电影讲理论的一门寻常选修课,结果,开课的第一个镜头便直入主题。突然间被顶着一头灰白发的“小老太太”灌注死亡的逼仄,她一下兴奋起来,“哦,选得对!”
这门课的教学大纲,生死、临终关怀、濒死体验、丧葬文化……这些平日里鲜为人谈起的字眼吊足了大四学生毕唯乐的胃口。小时候在路边看到送葬的队伍,“一问这是什么东西,大人说不要去看,不要去看。”越是这样,她就越好奇,“然后又害怕,就是一种恐惧和好奇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感觉。”毕唯乐很想知道,“怎么去讲这个令世人都难以启齿的话题。”
现年已63岁的“小老太太”陆晓娅是这堂课的主讲者。她深知人们对死亡的避讳和陌生,而她就是想通过这样一门课程去“挑逗”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她认识一家人近20年不过春节,因为他们的亲人是在春节故去的。陆晓娅觉得,这种不能说的伤痛很可能使人抑郁。
“把死亡话语从哲学家的殿堂、从医院的白色巨塔中解放出来。”她说。每学年只开一个学期,每轮12节课,每节课上放映的影像,均出自她的精心设计―
第一节起始课,放映《时间规划局》片段,通过倒计时将生命的有限性变成一种焦虑;第二节教育课,放映《小猪教室》片段,对养了三年的猪是否该被吃掉而进行的辩论延伸到了课堂,这是陆晓娅“撬开”学生的嘴去谈论死亡的一个手段;自我课上播放《死亡诗社》片段,学生尼尔以自杀抗争父亲的命令,“面对理想的破灭和现实的冲击,死亡是唯一的选择吗?”陆晓娅对学生提出疑问……有时,陆晓娅会让学生选择电影中某一角色,站在其立场上写出自己的想法。
不是减轻死亡焦虑,而是适度引发死亡焦虑,这是陆晓娅的目标。
但有人会上完第一堂课就被“吓”跑。有学生因课堂中播放的影片或讨论致使情绪受到很大扰动,不敢再来上课,陆晓娅便建议近两年有过重要他人亡故或受到死亡强烈冲击的学生勿选。
要不就是来真的,要不就退课。两轮课过后,“影像中的生死学”已成为北师大“享誉全校”的热门课程,选课难度也攀升至高点。2016年春,“影像中的生死学”进入第四轮,选课系统开启,一秒钟后,35个限定名额就满了。
死亡焦虑与生活满足成反比,她相信国际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总结的这个公式。死亡焦虑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人们会通过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将其压抑、置换或升华为其他东西。
陆晓娅曾在课上放过一部名为《生之欲》的日本黑白影片,主人公渡边是一位30年未曾请过假的“模范”公务员,学生评价他“一辈子活得像句废话”。在得知自己患了胃癌后,死亡威胁一下子把渡边“震”出了日常生活,他用多年存款买很贵的酒、去赌场赌博、到舞场寻欢、独身多年后约年轻女士外出,并带领人们建公园……“在这些行为背后,似乎响着一个声音:‘我还没有好好活过,所以我不想死!’”陆晓娅说。
“我只是告诉学生,如果到生命的最后,你可以死得很坦然,那其

解放“死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