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浪之歌》课件666.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观海
浪之歌
纪伯伦
水寨乡中华保国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领悟散文诗的思想内涵;
2、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3、通过模仿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后被驱逐到国外而一直未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在长期的流亡生活中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观海
朗读
一、
1、散文诗中的“浪”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的浪
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
缠绵的浪、任性的浪……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
热恋中的女性形象
人世间的守护者
2、作者在文中所描述的海浪和你印象中的海浪一样吗?
3、海浪唱出了怎样的歌?从哪些文字可以读出来?
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人世间的守护者,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4、文中结尾:“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终身工作。”“我的生活”、“我终身的工作”是指什么?
“我的生活”:指我对海岸的爱情。
“我终身的工作”:指我对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
5、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借海浪与海岸热恋的形象,曲折表达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6、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贞不渝的情感,是以何种手法来表现的呢?
拟人、优美含蓄的语言……
“海浪”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
他们分别唱出了怎样的歌?
1—4节:海岸的情人,唱出难舍难分的炽热恋歌;
5—7节:人世间的守护神,唱出宽广博大的情歌。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走进作者,探究主旨
纪伯伦虽然出生于黎巴嫩,但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美国。他1883年出生,当时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2岁随母亲去美国谋生,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5岁被送回故国学习阿拉伯古典文学,同时进修绘画,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呼吁民间疾苦、被认为带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驱逐出境,重新返回美国家中。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哥哥、小妹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25岁得到贵人相助,为他申请到赴巴黎深造的奖学金,学习绘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3年后再次返美,并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直到48岁英年早逝。他一生在黎巴嫩待过15年,在法国2年,在美国生活了共31年,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然而,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

《浪之歌》课件66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uyin9
  • 文件大小2.85 MB
  • 时间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