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丛书
南大戏剧论丛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编
中华书局
书
总摇序
董摇健
摇摇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丛书》包括我校戏剧影视研究
所的学者独立完成或与外单位学者合作完成的一系列研究戏
剧、电影、电视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不定期出版,也不追求
什么完整的“体系”,只想在五彩斑斓的学术世界里涂一笔自
己的色彩,喊一下自己的声音。人类既然已经建立了一座被
一代代人刻满了文字的古塔,而我们这些吃文字饭的人又似
乎难以逃离它,那么我们至少应在它的某一层面刻上自己的
意念,不管这意念的符号是长留,还是旋即被人抹去。
圆园怨园
这套丛书始于世纪年代中期。近十年来我们戏剧
影视研究所的同仁又有不少的著作问世。其中有的是编入丛
书出版的,有的则因项目来源不同,未打丛书的“旗号”。可
喜的是,这些古塔印痕不仅未被抹去,还得到了同行的好评,
这鼓励我们把这套丛书继续出下去。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的前身是陈白尘教授主持的戏摇员
剧研究室。这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的戏剧学硕士
员怨苑愿员怨愿源
点( 年始)和博士点( 年始);这里有江苏省人民政
员怨怨缘
府批准设立的重点学科( 年);这里每年都接受国家、部
圆园
委和省的科研项目。多年来,一批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
这里拿到学位,走上了教学、科研或其他工作岗位。这个研究
所赓续着南京大学戏剧研究的悠久历史,正站在前辈学者的
肩上,向着新的学术高地攀登。
在我国,作为现代学人而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王国维是
圆园
第一人。但在大学里研究戏剧,则始自吴梅先生。他在世
圆园
纪年代,先后将戏曲引入北京大学和今南京大学之前身东
南大学、中央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之中,于是黉宇之下,始闻横
笛檀板之声,得赏《西厢记》、《牡丹亭》之神韵。此后戏曲之
学不绝于我校教坛,陈中凡、卢冀野、钱南扬、吴白匋、吴新雷
诸教授,于此道皆有专攻,研究成果举世瞩目。随着研究领域
的不断扩展,新兴话剧、现代戏曲和电影引起重视。陈瘦竹教
授执着于现代戏剧历史与理论的研究,笔耕不辍,著述颇丰。
陈白尘教授不仅在话剧、电影的创作方面成绩卓著,以其生动
的艺术实践给我们的“经院”吹进一股清新的空气,而且在剧
影研究上亦别开生面,屡有建树。在他与董健教授的主持下,
一部《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的问世,一套三册的《中国新文学
员怨猿苑员怨源怨
大系( ~ )· 戏剧卷》的出版,一部四百多万字的《中
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的编撰,以及一部部学术专著和一篇篇
学术论文的发表,初步显示了我们这个研究所的实绩,引起了
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近几年来,一批有着新思想、新观念、新
方法的中青年学者,如胡星亮、陆炜、周安华、吕效平、马俊山
五位博士以及顾文勋副教授等,在继续加深戏剧研究的同时,
又把视野拓展到电影、电视领域,去摘取新的学术之果,并招
摇圆收了影视学方向的研究生。当然,新界开拓之际,旧有“领
地”亦有传人,俞为民、周维培教授以及苗怀明、解玉峰两位博
士,在古典戏曲研究上的显著成绩,如《中国昆剧大辞典》、
《曲谱研究》等,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论是古典戏曲还
是现代话剧,仍作为重镇被占领着,而且一种新的研究风气正
在这里兴起,这就是:中西融合、古今沟通,更深、更广地探讨
戏剧艺术的奥秘。时下,物欲横流,学风日下,精神萎缩,大学
失魂,认真严肃的学术研究被挤到了社会文化领域的边缘上,
处境十分艰难。但我们坚信,上帝不会嘲笑我们的思索,面对
政治市侩和经济市侩的嘲笑,我们则不屑一顾。绕开真理便
有一条通向“乐园”之路;要与真理拥抱,等待你的便是“地
狱”之门。我们宁愿选择后者。
这套丛书将戏剧、电影、电视剧的研究联为一体是有道理
的。自从电影、电视剧出现之后,便有把这两种新的艺术形式
与戏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倾向。电影曾叫着要与戏剧“离
婚”。固守戏剧阵地的人也不无敌意地把这两门新艺术看作
是挑战者。其实,尽管儿子的性格、相貌均与母亲不同,但他
身上仍有母亲的基因。无论电影或电视剧,都离不开“演”与
“观”这些基本要素,说到底都不过是戏剧这一古老艺术在新
技术条件下的新变种,它们不可能完全丢掉自己祖先的血脉
和灵魂。戏剧是什么?历来定义纷纭,支持这些定义的有“模
仿说”、“游戏说”、“意志表现说”等等。归根结底,人类发明
戏剧这种东西,无非是为了创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的、可听
可视可感知的“观”与“演”的场景,借以对自身的生命形式和
生存环境进行一次直觉的、形象
《南大戏剧论丛》戏剧-研究-中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