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
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本文感情真挚,语言朴素,音节优美,在风格上具有淡远潇洒的特点,这种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学习本文对此要深入加以体会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法指导
课堂结构
作者简介
题解
整体把握
课文朗读
序文疏通
问题探究
学习导入
陶渊明的创作影响
李白: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寄韦南陵冰》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题浔阳楼》
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读陶诗》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
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东坡诗话录》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
然流出。《朱子文集》
陶潜(365-427),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
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出身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谓其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彭泽令等职。陶潜29岁入仕,历13个年头,时官时隐3次,做官时间总计不过4年。在彭泽令任上80余日,去职归隐。
陶潜以人生的真诚来对抗时代的虚浮,以文章的清新来抵御社会的混浊。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等。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田园生活,寄寓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弃。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风格,兼取平淡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陶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官僚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可是东晋末年战乱频仍,官场黑暗,他的理想被击得粉碎。据萧统《陶渊明传》载,时郡中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潜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背景
归去来兮辞(bixiu)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