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倒塌之后的中欧科学
王大鹏/编译
●在东欧剧变后的25年间,地处中欧的各个国家都在科学事业中奋力显现自己的地位。
在一个仍可闻到油漆味道的新装修的实验室里,卡塔日娜·科摩罗斯卡(Katarzyna Komorowska)娴熟地操作着一台看起来十分前卫的咖啡机一样的机器。而实际上这是一台高端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这台机器能够操作精致的样品并且对微小的细节进行可视化。这台机器是科摩罗斯卡的实验室中拥有的高端设备之一,该实验室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弗罗茨瓦夫。科摩罗斯卡打开这台设备的离子束,几分钟后,一个屏幕上就显示出一个刻在石墨烯分子上的长胡子小矮人的清晰图像,这个图像是她刚刚刻在一粒沙子上的。
这粒蚀刻的沙子既是一个历史回响也是一个技术伟绩。这个小矮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弗罗茨瓦夫的抵抗波兰政权的抗议运动的象征。现在它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的吉祥物:弗罗茨瓦夫有超过300尊矮人雕像,参观者们可以用小册子和应用程序来追踪他们。这个矮人的形象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刻在一粒沙子上这样的事——也象征着这个城市在成为中欧科学枢纽方面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自2007年以来,欧盟拨出超过2亿欧元的经费帮助弗罗茨瓦夫从废弃的军事医院转变为致力于学院科学和商业科学的校园——作为整体来说这只是波兰在科学方面的雄心壮志的一部分而已。
自从25年前共产主义在欧洲崩溃,变化就席卷了中欧。这种革命是快速且无法预见的。在1989年的好几个月时间里,抗议活动在铁幕背后膨胀开来,铁幕是自二战结束后出现的将共产主义中欧和东欧国家与西欧国家分离开来的政治障碍。然后在同年11月9日,东德政府推倒了柏林墙,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东德和西德人开始欣喜若狂地跨过这道障碍。一年后,东德和西德实现重新统一,并且这个区域内几乎所有的前共产主义国家都创立了民主政府。
科研人员也分享着这份欢乐:铁幕的落下使他们获得了个人自由和智力自由。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45年的共产主义统治中,从波罗的海到巴尔干半岛的科研机构在学术上被孤立,无法和全球其他地区展开竞争。现在突然要用国际标准来对他们进行评判,他们的科学看起来已经完完全全过时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政治变革还带来了贫穷,因为经济崩溃了。少的可怜的工资,科研经费的缺乏和实验室的陈旧导致很多科学家投奔西欧或者在学术圈外谋生。而那些留下来的科研人员几乎都依靠国外援助过活。“在铁幕落下之后,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陷入混乱之中,”位于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的前校长利维乌·马太(Liviu Mattei)说到,“世界上遭受这样快速且残酷的变革的地方为数不多。”
25年过去了,科研人员发现他们正处于一个更加稳定的科学景观之中。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经济滑坡基本已经结束。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些国家已经开始了明显的经济增长,从而使政府有能力将资金投放于科学研究之中。欧盟成员是这种变化的主要推动力。2004年,欧盟接纳了八个前共产主义国家为其成员,包括波兰、爱沙尼亚和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于2007年加入欧盟,克罗地亚也于2014年加入欧盟。现在有五分之一的欧盟公民居住于这些新加入的成员国中。
那些相对贫穷的国家获得了欧盟注入的大量的结构性资金,这些资金旨在缩小欧盟各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和社会差距,并且有各国政府进行分配。在2007到2013年间,布鲁塞尔在新加入的成员
柏林墙倒塌之后的中欧科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