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系列讲座六瞧,如意的色彩 ——谈中考作文的语言
河唇二中尹翔学
语言描写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二、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三、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四、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注意事项
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行话运用适当,人物身份便自然得到了介绍。
二、要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独白,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行将采取的措施等等;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三、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不能把街头乞丐的语气写得趾高气扬;或把老人的语言写得儿童化。
四、还应用来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或通过语言描写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或借人物之口作议论以深化主题,使之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五、要生动、简洁,力忌八股调、学生腔。
六、对话描写要变化形式。以契诃夫《变色龙》为例。
形式一:人在前,话在后;一般话前用冒号。
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 形式二:话在前,人在后;一般在说话人后用上句号。
“这好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形式三:话在前后,人在中间。在说话人后用逗号。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 ……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形式四:只写话,不写人。这要在读者一看便知的情况下用。“将军家的厨师来了,……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还要注意选用“说”同类词替换使用。如问、答、讲、道、应、喊、叫、骂、提醒、斥责、命令、嘟哝、唠叨……之类,此外,也要注意语气和标点符号的恰当运用。
存在问题
1、词汇贫乏。
不重视课外阅读,对学过的词语不善于运用,用词单调,总是那几种句式。平淡的语言苦涩,难以显示个性。
2、陈词滥调。
写外貌:大眼睛,瓜子脸;
写景物:阳光明媚,鲜花盛开;
写时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写惊奇: 嘴巴张成了O型;
写着急: 像热锅上的蚂蚁;
写老师:深夜在灯下批改作业;
写嘴馋: 馋猫;
写名字:小明……
3、表达不当。
A、口语化、方言化。许多学生没有把口头语言、方言作书面化、文学化处理。这在方言区和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B、语义偏差。对一些词语、成语理解不太正确。
C、逻辑混乱。对一些关联词、句群掌握不好。
D、引用不当。懂得引用一些诗词、典故来增添文采,但没有理解引用语句的真正含义,仅凭字面意思生搬硬套。
4、故作深沉。
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成人化,动不动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莘莘学子”“失败是成功之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语言成熟之至,思想老气横秋,没有与自己的年龄和生活相仿的话语与机智,失去了青少年的天性。
5、空洞无物。
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开篇转弯抹角,结尾喋喋不休,中间是“空手道”,大多是些标签式的口号,找不出一点属于个人的语言创意。
美化语言的方法
瞧,如意的色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