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佛慈
佛慈概况
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近百年制药历史的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中华老字号”企业(股票代码002644)。1929年创建于上海。1956年西迁兰州。2011年上市。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集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天然药物与保健品研发、中药现代剂型及保健食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西北地区中医药行业的骨干企业。
截止目前,公司拥有4个生产基地、1个在建的医药科技工业园和2家全资子公司。拥有总资产100912万元、净资产71823万元。现有员工1400余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400余名。拥有25条生产线,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本部生产线还通过澳大利亚TGA组织、日本厚生省和乌克兰产品认证局的认证。现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345个,拥有定眩丸、参茸固本还少丸等10个独家产品,1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9项发明专利,常年生产浓缩丸、大蜜丸、片剂等11种剂型的152种中西药产品。佛慈产品以“选材地道、工艺精良、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享誉中外。“佛慈”牌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逍遥丸、香砂养胃丸等系列产品多次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
公司产品领域不断拓展,以阿胶、本草饮品“肖助理”等为代表的大健康产品陆续上市。“佛慈”注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岷山”商标为国家工商总局重点保护商标,“宝炉”、“善舒”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清华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多所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甘肃省现代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瑞天然植物药和保健品研究中心两个重点研发平台。在漳县、临潭等地拥有当归规范化种植基地,总种植面积近1万亩。佛慈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国际国内销售网络日益完善,产品行销全国,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27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国外认证数、海外商标注册数、出口覆盖面、出口品种数长期位居同行业前列,多年来名列中国中成药出口企业十强。佛慈制药是国内首家申请欧盟药品注册的企业,如果浓缩当归丸在欧盟注册成功,并通过欧盟GMP认证,佛慈产品有望以药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同时借此建立中药国际化标准。近期,佛慈制药被国家商务部等部委列入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名单。
近三年,公司将以新区项目为依托、以构建国际国内销售网络为重点,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其中中成药出口1000万美元的目标。
佛慈历史
1929年,创始人玉慧观先生在上海闸北区同济路164号创立“佛慈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取“我佛慈悲,药物普救众生”之意,命名“佛慈”厂名;取佛光普照之意,设计启用了“佛光”商标;提出了“科学提炼、改良国药”的办厂宗旨;首创了中药浓缩丸剂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佛慈天津分行被迫关闭。 1940年6月,日本豪商仗势霸占了觊觎已久的佛慈总发行所。 1941年,上海已沦陷,总经理冯明政先生辗转经昆明至重庆,在重庆江南区海棠溪创建“重庆佛慈药厂”。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几经周折收回佛慈大药厂和总发行所。 1946年5月,上海佛慈厂恢复生产,总发行所开始营业,与重庆佛慈厂呈遥对并立之势。 1946年,在武汉中山大道1399号筹建汉口分行,经销上海、重庆两厂产品。
1949年上海解放后,香港分行开始独立经营。 1949年9月,上海市军管会派员来到佛慈大药厂。 1951年,重庆佛慈厂和汉口发行分行关闭。 2006年初,佛慈制药按照兰州市“393”国企改革攻坚战统一部署,完成了国企职工身份置换工作。 2006年12月,佛慈制药通过了日本厚生省的GMP认证。 2006年12月,佛慈制药再次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1953年,佛慈创制了无色素当归浸膏片,载入《上海市医药产品规范》,上海佛慈大药厂产品工艺取得巨大成就。 技工熊锡金先生自行设计加工安装了滚筒式割丸机;真空干燥箱,用大型真空浓缩锅更替了小型锅。 1954年,聘请李凯女士为药师,负责工艺技术工作。 1955年,技工熊锡金先生自制了从药渣中回收酒精的蒸馏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酒精,为公司降低了成本。 1955年,技工熊锡金先生发明的割丸机,经上海医疗器械厂绘图后将机器图纸出口支援越南人民共和国。 1955年,总经理冯明政先生患病去世,玉仁虹(玉慧观之女)出任总经理。 1955年11月,上海市制药工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1956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利用甘肃当归优势及丰富的药材资源,报经国家化工部同意,佛慈厂迁入兰州,39名工人随企业迁兰。厂址:兰州市酒泉路157号。 1956年9月6日,佛慈在兰州正式投产,企业改名为“兰州
兰州佛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