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的学风建设
摘要:学风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独立学院的大一新生在学风建设方面提出几点可行性措施,经过十年的运营和完善,行之有效,可以借鉴。
关键词:学风建设;目标教育;促学机制;学术氛围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作为刚刚升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更应有优良的学风做保障。因为一旦形成优良学风,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奋发向上。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东北大学基础学院在实践中紧紧围绕大学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学风建设,建立了与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基础教学管理模式。该机制通过近十年的运营与完善和对提高一年级的教学质量行之有效,是独立校区培养一年级新生的较完善和可借鉴的经验,具有示范作用。
一、开展目标教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激发学生学、高素质的人才,学校通过一系列入学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习”“怎么学习”等问题。帮助新生学会思考人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会有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业,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风和自主学习能力。这项工作是培养高校一年级学生良好学风的重点。
二、制定有效的促学机制
大一新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刚进入大学不懂人生规划,开始分化为两类人:一类是主动追求进步的学生,但他们盲目作为、没有重点,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类是比较懒散、无所适从的学生,没有一定的监督机制,他们不会自主做事,新生挂科的比例普遍比较高。所以,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大一新生,让他们逐渐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晚自习,由教学办、学生办和学生辅导员共同负责晚自习的管理。给各班配备专用的晚自习教室,学生也可以在晚自习教室、图书馆、计算机房和外语语音室进行晚自习。
。安排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主要课程教师定期进行晚自习的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学习中的困难。
。每学期进行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主要课程的期中考试,督促学生学习,以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通过聘请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课余时间为学生二次授课,重点讲解知识点和学习方法,帮助课堂上没有学好或遇到困难的学生理解、消化相关内容。近年来,我校的新疆、西藏地区学生逐渐增多,地域差异大,再加上他们的外语基础较差,学习上很吃力,因此学院又聘请外语学院任课教师,专门开设了民族学生辅导班。实践证明,二次授课不但对学习差的学生起
到帮扶与促进作用,也受到一些学习好的学生的青睐,他们希望通过二次授课,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
三、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我们在大一新生中成立各种科技创新小组,包括电子设计小组、三维建模小组、动漫设计及制作小组、陶艺设计制作小组等。学生在专业教
大学校园的学风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