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摘要: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名家名篇经典之作,不仅能扩大、巩固加深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如狄金森说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跳跃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
关键词:名著;指导;措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大约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近年来我们地区还把名著纳入了中考考查的范围,设题越来越灵活,有的甚至从书中抽出一段精彩的片段,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及从书中悟出的人生启示等。所以培养学生好的读书习惯就尤为重要。其实阅读名著不光是能提高学那张考卷上的成绩,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引领作用,不是有人说过吗:人生只有三天,昨天靠书籍启蒙,今天靠书籍导航,明天靠书籍开拓。可见,读书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有多大是不言而喻的。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我任教的地区是农村,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像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的诱惑,还有缺少阅读的氛围、缺少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再加上学业的压力,学校图书馆藏书太少,近年来虽然省教育厅每年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但学生众多,图书资源甚少,还有农村家长不重视,都认为读课外书影响功课和考试,有意无意地扼杀学生阅读兴趣和自由。致使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时间的缺失。很多学生只是到了快考试的时候才背背名著导读中的内容,对于名著能坚持去读原著的很少。
二、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
达尔文说过:“方法的学问是最重要的学问”,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浅谈如下。
(一)因材施“读”,先从感兴趣的读起
学生中很多人爱读的书类型不一,大部分女生爱读情节描写细腻的,而男生则喜欢历史和探险之类,把握这一点我就投其所好,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读书热情和强烈读书欲望,方能以读为乐,欲罢不能。
看到一个女生写作时描写细腻,擅长精雕细刻,我一开始给一个女生推荐一本《青铜葵花》,因为我读的时候都爱不释手,几个晚上都看完了。那女生看后对我说:“老师,我读的时候感动地哭了,哭得头都晕了。”我还和她探讨哪个情节最感人,哪处描写最让人神往等,那女孩说得很深刻。有人说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那么,我说因为有了这次阅读的经历,这女生的心灵该受到一次怎样的洗礼,因为阅读,学生的生命定会生机盎然。
男孩子则推荐他们读历史故事像《小故事大道理》,探险故事像《鲁滨逊漂流记》、励志故事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二)积沙成塔,有意识积累
有意识积累,指的是或记在脑中,或摘录。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之后,我再适时给他们点小任务,他们都乐于完成。比如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性格怎么样,作者用何种方法塑造这个人物的,或者是你积累了其中的哪些精彩的句子等。
记得有个学生跟我说:他读过一篇文章后感觉作者把人生比作一堆待燃的柴,很形象,有的人用心中的热情和信念、希望的火花去点燃,他的人生就灿烂辉煌。相反,不去点燃它,它的人生就只能暗淡无光。学生在每节语文课之前都有一个小的展示的机会,给学生五分钟,课外他就得阅读一个小时
寸心原不大 容得许多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