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阅评的新闻学思考
一、新闻阅评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新闻阅评作出过正式的定义,笔者从大量文献研究发现,2002年最早出现对新闻阅评定义的表述:“广义地说,新闻阅评有两种,一种是大众在接触新闻报道时所产生的共鸣、看法、意见、建议,是分散的、无意识的;另一种是新闻管理部门和新闻单位自身组织的、有意识的评说。比较而言,由新闻管理部门组织的阅评,是对新闻传播行为的宏观监控,其意见更客观、更权威,其反馈更直接、及时。”①将新闻阅评分为广义、狭义两种,特别指出新闻阅评是一种有意识的评说,具有合理性,但它却不是一种规范的、严谨的、定义式的表述,更多的是对新闻阅评进行分类。
有学者认为,研究新闻阅评的定义,必须把它置于整个新闻学的体系中,借助新闻学的理论和概念。新闻阅评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所提的新闻阅评概念是狭义的,因为从这一概念产生的时候起它就有特定的含义,是在新闻宏观管理的实践中产生的。并认为,“新闻阅评作为新闻宏观管理的手段,是对新闻报道的有意识的监督和评议”。②这种观点,强调了新闻阅评是新闻宏观管理的手段,但在新闻阅评的对象上限定为新闻报道,并不能科学地概括新闻阅评的丰富内涵。
也有学者认为,“新闻阅评”是指在我国已经形成制度化的诸如“新闻阅评”、“新闻审读”等的总称。③也有人将之称为“报刊审读”。并将其概括理解为,一切党和政府的宣传、出版主管部门对新闻媒介机构进行管理、控制,并表现为“批评”形态的各种形式的总称。“新闻阅评”作为一种批评形式在我国由来已久,无论是解放前的新闻审查还是现在的新闻审读,都可视为“新闻阅评”的表现形式。显然,这种定义将事前新闻审查与事后的新闻阅评等同,混淆了二者的本质区别。
中宣部新闻阅评小组负责人刘祖禹在2004年出版的《新闻阅评选》中也对新闻阅评的地位作用作过一些描述:“新闻阅评是新闻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放在新闻报道之后。”“新闻阅评工作是说长论短的工作。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离开这项工作;要减少‘噪音,排除干扰,确保新闻宣传的正确方向,也离不开这项工作’。”透出了新闻阅评的一些本质属性。这些为我们探求什么是新闻阅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笔者以为,新闻阅评是新闻宣传和出版部门立足新闻宏观管理目的,通过对新闻媒介刊登的信息开展阅评,对新闻媒介机构的信息导向进行管理和控制,并表现为“批评”和“表扬”形态的各种形式的总称。这个定义一是明确了新闻阅评的对象,即各种新闻媒体刊播的所有新闻报道、广告信息等。二是表明了新闻阅评事后阅评的特性,是对已刊播的信息特别是新闻报道的阅评。三是表明了新闻阅评是新闻阅评主体(管理部门和媒体)的有意识的行为。四是表明了新闻阅评“阅”、“评”结合的特点。有“阅”才有“评”,“阅”和“评”都是一种监督。“阅评”包括对报刊等平面媒体而言,也包括对广播电视的“监评”、“监听监看”。同时“阅”、“评”也是一种成果,通过“阅评”产生评价意见,形成舆论,这种舆论对特定媒体和特定个人构成了心理压力,从而对存在的导向偏颇行为进行匡正。监督和评议是新闻阅评的根本属性。
二、新闻阅评的新闻学思考
⒈新闻阅评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新闻舆论导向的宏观调控,是指党和国家着眼于全局,对各种新闻传播活动的舆论导向进行调节和控制。社会秩序对于社会的存在和
新闻阅评的新闻学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