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播剧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
[摘要] 广播剧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表现在:中国广播剧拥有庞大的听众基础;新媒体技术为广播剧提供生存与拓展的机会;广播剧自身的艺术魅力和品质,不仅是广播媒体的品牌支撑,而且使一定的受众产生依赖性;党政部门的重视,使广播剧获得了政策扶持、政府奖励和社会支持;潜在的市场条件,为广播剧的改革创新和生产销售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广播剧的创新,包括题材、类型、风格、样式和表现手段创新,制作机制和投入产出机制创新,制作方式和传播载体创新。
[关键词] 广播剧;困境;前景;创新
中国广播剧经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和90年代市场经济两个变革时代的洗礼和推动,曾经出现前所未有的辉煌。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产生以及精神文化的多元消费,受众群体发生了转移和分化,广播剧面临各种挑战与危机。不过,广播剧也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发展空间,是戏剧艺术和传媒文化中一种永不消逝的文艺品类。本文通过对广播剧生存条件的分析,试图寻找广播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广播剧的创新策略进行一些思考。
广播剧的生存基础与发展机遇
(一)中国广播剧拥有庞大的听众基础
广播是深入民众历史较长的传统媒体,很大一群人对其情有独钟。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于2006年全年在北京、上海、长春、武汉、成都、深圳6个城市(含非农人口比例大于45%的市辖区)进行无委托广播收听率抽样调查显示:6个城市10岁以上的共2 163??4万广播人口中,每天都听广播的最高占77??43%(上海),6个城市每天都听广播的平均值达62??16%。[1]由此看来,我国广播业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正处在大发展之前的临界点上,中国广播潜力巨大。就广播剧来说,它是晚间新闻节目前后受众关注的焦点。
就新的受众群体来看,目前,城市中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而惟一适合移动中接受信息的媒介就是广播。另据一项有关大学生媒介消费行为抽样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拥有收音机,而且其中69%在最近一周内有收听行为。广播既有现在又有未来听众,而且是高质量的听众群体。[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广播受众越来越多。据资料显示,30%的老人大部分时间与收音机为伴。如果再加上占70%的农村老龄人口,即使其中10%在听收音机,老年听众群体都十分庞大。因此,广播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作支撑,广播剧也就有着良好的生存发展基础。
(二)新媒体技术为广播剧提供生存与拓展的机会
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现代通讯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然给广播剧带来挑战,但也为广播剧提供了拓展的机会。广播媒体不仅可以在数字化的传播环境下不断培养新的受众群体,而且,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媒体传播方式的区别不再那么明显,各种媒介的传播形态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特别是广播与互联网的结合衍生出网络广播、播客等新的广播形式,吸引不少年轻受众参与到广播听众行列中来。同时,新媒体技术为广播剧带来新的创作手段、新的产品形式,这也是广播剧发展的一种新的途径。比如,收听广播的工具呈现出多样化与数字化的新特点,除了传统的家用收音机外,还出现了MP3、车载电台、手机、网络等时新的广播收听工具。由此决定广播剧的创作手段和产品形式的多样化,这样可以开辟更加广阔的受众领域。[3]
(三)广播剧自身的艺术品质和魅力,不仅是广播媒
论广播剧的生命力与发展前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