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信息时代的美育论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信息时代的美育论文.doc试论信息时代的美育论文
摘要:美育作为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传统美育作为道德培养的载体而存在,工业文明时期美育担负起解决资本主义文明造成的人格分裂的问题的重任,现代信息社会中摘要:美育作为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传统美育作为道德培养的载体而存在,工业文明时期美育担负起解决资本主义文明造成的人格分裂的问题的重任,现代信息社会中,美育则集中体现为现代人对自身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况的全面关照,力求达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类自我的和谐关系。
美是人类生活及社会进步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美育作为“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早在公元前五、四世纪,我们的先哲就提出了“六艺之教”的教育思想。孔子也提出了“诗教”、“乐教”的问题。西方从古希腊社会起就提倡进行所谓的“缪斯教育”,即通过综合性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传统的美育更多的是作为培养道德品格的载体而存在的,它要求通过道德情感的培养来规范个性情感,通过审美、艺术等活动来达到对人格的陶冶,是使人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真正的人的根本途径。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欧洲工业文明使理性主义开始走向并最终占据了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的主流地位。一方面,理性主义统治了哲学、教育等领域,主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理性主义也导致人们疏离自然、忽视感性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了人类精神的相对空虚和僵化以及人类自身为物所役的异化状态。面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卢梭提倡进行自然教育,以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具理性对人的本质的异化。1793年,德勒从人性和美的同一性出发提出“美育”的概念和理论。他针对理性统治一切的现状严肃地提出:人格的完整不仅需要理性的一般法则,而且需要感性的特殊法则,这样才能保持或恢复个体性格的多样性,从而保证人格的完整。在他看来,理想的人格应该既有统一的理性,又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既能进行哲学思考,又能创作艺术。总之,理想的人格就是要达到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精神与肉体的完美和谐。为此,他指出:“我们有责任通过更高的教养来恢复被教养破坏了的我们的自然(本性)的这种完整性”1。这种“较高的教养”就是美育,而它的着眼点就是人的“情感教育”。席勒的这种主张虽有乌托邦之嫌,但不能否认这是他针对现代化进程所发生的文化危机而提出的一种人的生存理想和教育策略。自此之后,美育开始担负起解决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类造成的人性的肢解和人格的分裂问题的重任。
在我国,美育则被赋予了改良社会的重任。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首次在国内提出“美育”的概念,将美育列为“完全之教育”之一部,把它视为“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的手段,同时“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不仅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在北大开设美学课程并亲自讲授。他以对审美(情感、感性、美育)的肯定与强调来面对现代世界的理性化现实,同时从与康德等人相近的思想观点出发,提醒人们“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因为,他已经意识到,审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现代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之一。宗白华继承了传统的儒家美育思想,他一方面肯定

试论信息时代的美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