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源头是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的黄金时代是在雅典时期,它是具有师承关系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成就的。
我们的介绍就从他们开始……
一、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与孔子、释加牟尼、耶稣并称人类导师的人,他虽然没写过任何的哲学著作,但是却以他的言行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
最丑的哲学家
家有悍妻
牛虻与接生婆
辩论与沉思
苏格拉底(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 前469年—前399年)孔子是前551年~前479年
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苏格拉底出生时,希波战争已经趋向于希腊获胜的结局。
苏格拉底的盛年时期正值伯利克里任执政官的古希腊的黄金盛世,希腊战胜波斯成为爱琴海地区的霸主。盛世造就的文化氛围给少年苏格拉底以充足的精神和知识的滋养。
苏格拉底的后半生则是在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萨战争中度过的。他见证了希腊从巅峰到衰落的过程。战争期间曾经三次出征,是一名优秀的重装步兵。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在狱中饮鸩而死
苏格拉底的生平
评价苏格拉底始终面临三个问题:
1、苏格拉底本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一生述而不著,如何评价他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2、是什么样的哲学思考让苏格拉底成为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人物?
3、苏格拉底之死是历史上的一大公案,究竟谁是谁非?——这是一个问题,是西方思想史的心病。
苏格拉底的问题
苏格拉底湮没在弟子们卷帙浩繁的著作中,谁都无从知晓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造物?
——西方的孔子?划时代的哲学家?政治家?伦理学家?好公民?反民主斗士?
史料问题:柏拉图的对话录、色诺芬、亚里士多德、阿里斯托芬的喜剧
苏格拉底的问题之一:一个怎样的人
苏格拉底是与孔子、释加牟尼、耶稣并称人类导师的人
西方哲学的真正开端从苏格拉底开始
理性主义伦理学鼻祖、唯心主义的开山鼻祖以及理念论的奠基者、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开创者。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他说“人啊,认识你自己”
神说他是最聪明的人,他却说自知无知
他整天奔走于大街小巷,与人辩论,他说自己是“接生婆”,帮助人们生产知识
他说“德行即知识”,要人们向善。他说自己是牛虻,要叮雅典这匹大马
他生得很丑,却死得很美。尼采说,他“是人类会死、能死、赴死的典范”…………
苏格拉底的轶事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那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的聪明在希腊各地是出了名的,于是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
“您这么一个大人物,却把自己的房子盖成这么一个小盒子,有什么道理吗?”
“确实没有什么道理。”他说,“不过这个地方虽小,但是如果我能使它容下真正的朋友,我将会认为自己是快乐的。”
趣味哲学:苏格拉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