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大气环境规划 (专项EP)——1
环境规划在实践中形成如下几个层次
宏观区域EP→专项EP→EP实施方案→环境保护年度计划
专项EP是以宏观区域EP为基础制定的;
专项EP将宏观EP中的区域重点环境问题进一步详细调查、预测、分析、评价;
制定专项EP,有助于发现宏观EP中不切实际的地方,修正之;
专项EP是制定EP实施方案和环保年度计划的依据;
专项EP具备更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大气环境规划程序
污染源-环境质量输入响应关系
发现和确定主要大气环境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确定规划方法,建立规划模型
确定规划目标实现的优选方案
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实施
1、发现和确定主要大气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发生和解决是环境规划的开始和归宿;
通过调查、评价,分析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治理措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评价大气环境现状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发现和确定主要环境问题
2、确定环境目标
根据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功能区划,确定在一定的规划期内要重点解决的大气环境问题;
然后确定合理的大气环境目标,同时给出这些目标要用哪些指标来表征;
通过目标可达性分析(技术可行性、经济投资分析、其他可行性),慎重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3、污染源-环境质量输入响应关系
一般通过实测资料建立的大气环境质量模型来实现,也可以采用曲线回归、灰色系统等方法;
污染源布局评价;
污染源贡献评价;
控制方案评价;
4、确定规划方法,建立规划模型
一般采用系统分析法和数学规划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
建立经济技术优化作为目标,环境质量、环境目标和环境承载力为约束的规划模型;
或者以环境目标作为规划目标,以经济投资、资源供给等作为约束的规划模型;
或者以环境经济中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构建起规划模型。
5、确定规划目标实现的优选方案
提出多个能够达到规划目标的方案;
每个方案应包括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例:能源结构调整、城市合理布局、经济结构调整、采用工程治理措施等等;
多方案比较和论证,得到最优方案。
6、方案实施
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是大气环境规划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取决于:规划方案是否切实可行、环境管理政策措施是否得当。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完整的大气环境规划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大气环境评价、大气环境污染预测、大气环境目标确定、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规划实施方案等等。
10大气规划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