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动静沉逸说谁堂.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动静沉逸说谁堂
以前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大都重视“才学”,我想,这应该是对艺术的才华和学术积累的综合要求。艺则崇文,文则宗史,如果没有文与史等等作为基础,其艺术的眼光、格调应该不会很高尚,艺术之路也不会走得很远。无论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门类,最终讲求的是品格的崇高。一件作品入眼,即能摄人心魄,而这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背后,无时不传递着文人的情怀,学者的睿智。历来被遵为楷范的前哲们大多是一专多能的全面手。画者以书法为本,书者以学为辅,印者以文为宗。所谓篆刻“方寸天地,气象万千”,不仅因为方寸印面所能传达出的奇妙艺术效果,更因其能使观者领略到印面以外的修行。篆刻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有其独立的审美要求。一方印章即是一件艺术品。艺术品有其特定的要求,从学印刻者,不仅要注意印面的艺术含量,更要把握整体美,具有力求完美的工作态度,才能创作出迥异特出的艺术品。一印之成应是七美并具:一是石材美(平头者端庄浑朴),二是工艺美(钮雕),三是印文美,四是技法美(篆刻),五是款刻美(刻工),六是文辞美(行文),七是包装美(囊匣)。此七美若能并重,才能称得上是一件完美的篆刻艺术品。而能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各种条件,更要有细致崇雅的心情。
谁堂吴?D涌兄,是我在广东认识的湖南籍印友,虽然平昔接触不多,交谈甚少,而从他寄给我的印影、诗文看,应是一位多能而尚雅的人。
从前论艺者每论其人,所谓艺由心生,心正人正,这也许是从学者的首要条件。他的为人谦谨朴厚,不事言表,而于印刻每察玄机,不时有巧运的作品。但我还是认为吴兄所作是以静穆见长的。他的篆刻作品大概可分为二类:一是宗秦范汉,直入古人;二是力拟王(?A)陈(巨来),继踵前贤。
当下大多印人对“宗秦范汉”已不屑一顾了,都在“开派”。但我个人认为“古”则对爱好艺术的人来说是一生取之不尽的营养源,简单模拟固然不智,而能模拟毕肖却是必要的过程,否则其他玄说都成了痴人说梦了。吴兄拟小玺的作品,如“徐特立”、“叔衡”、“纳静斋”等,可以说是直入三昧,炉火纯青。虚实之间,反映了平日对古玺印的深入领悟。这种把握非是刀下,而是心中,绝不是“碰巧”的那种自然结果,而是苦心经营后的道法自然。拟汉玉印者如“李大钊”、“林伯渠”等作品,前者洁净干脆,后者顿挫凝结,都能对所追摹的对象成熟把握而不留牵强的痕迹。这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吴兄宗法秦汉的基础上,因其禀性,他特别注重对王福庵、陈巨来的学习,近年来确实做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他这一类作品,朱文雅洁,刀法干净利落,不主修饰过重,所以欣赏起来有挺劲感。细朱文印虽然精细,最忌板滞纤软,而线条屈曲流转处每见书写趣味,也就是启功先生说的“透过刀锋看笔锋”了。细朱文印风发展到当下,可以说可拓展性空间不大,如何站在前人的平台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作出迥异于前人,

动静沉逸说谁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83252951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