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窑旷世风华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曾为皇室烧制御瓷,名噪天下。古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定窑烧制的白瓷温润如玉,质地细密,釉光柔和,其白如脂,造型各异,纹饰多样,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定窑瓷器为辉煌灿烂的一章。
定窑纹饰有划花、刻花、剔花、(镂)空雕花,廖花划花组合等纹饰,异彩纷呈,繁复多变,特别是印花瓷器,花样多姿多彩,优美无比,有松竹、篦叶、缠枝花草、荷叶、荷花、莲花、谷穗、鹅鸭、龙凤、游鱼、水浪等,生动活泼,风趣自然。刻花纹饰的器物有里刻花、外刻花、里外都刻花之分,线条优美。更具风趣的是,定窑印花瓷器上的印花文饰“博古图”,把定窑各式各样的印花制作方法,体现在瓷器上。真是花中有画,画中有花,好一幅精美的花艺图案!
定窑,整体胎薄而细腻,最薄的胎薄如蛋壳(),在薄如蛋壳的胎体上还有刻花纹饰,全手工制作,精工细雕。瓷胎的细腻程度和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定窑器形有莲瓣纹、花瓣纹、瓜瓣纹、有葵口、唇口、有芒口、折沿口等多样化,造型规整。
定窑的釉色,大部份以白色为主,亦称“白定”,其产品较多见。另有少量的酱、紫色釉,称之为“紫定”。黑色釉,称之为“黑定”,量亦少。其次还有罕见的绿色釉,称之为“绿定”。红色釉,称之为“红定”,其量更为罕见,至今仍无缘目睹。
定窑的烧制方法,从唐、五代时就已开始,以柴禾为燃料,即柴窑烧制,采用支钉烧方法,其产品内底有支钉。入宋以后定窑有了较大的飞跃与发展,采用煤窑等温火烧制,产品置于匣钵内,以覆烧为主,故口沿无釉,俗称“芒口”。
现介绍几件定窑白瓷小件瓷器与部分定窑瓷片,愿与藏界朋友及古瓷爱好者共赏。
一、定窑斗笠形小碟(图1左),,,,碟面施白色釉,呈乳白色,略泛黄,温和柔润,口沿及背面露胎无釉,胎质细腻白而硬实,无化妆土,底平,略厚实,放置稳当,不轻浮。胎底有旋转纹,如手指纹一样细密而有序地向底中心旋转,敞口为斗笠形。
二、定窑宽折沿小碟(图1右),,,,宽折沿无釉,只在碟中心处施白釉,背面及底均无釉,胎质坚硬、细腻、洁白,正面宽折沿上有由内向外往右旋的划花纹饰。该小碟往手心一放,看似一顶白色的小太阳帽一样可爱。
以上两件产品让人捉摸不透。这千古名窑之作,如此纤小精细有何用途,是模型,还是便于把玩携带?是收藏之用,还是作随葬品种? 三、定窑小瓶(图2),,,,,口底直径大小一致。直颈矮底,圆鼓腹且空腹透底
宋代定窑 旷世风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