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管窥玉器“拉丝工”.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管窥玉器“拉丝工”
“拉丝工”是古代玉器制作中一种以软性线具为主要工具进行拉切透雕或切割的技法之俗称。这种“以柔克刚”的技法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制作中就已有之,其发展绵延于商周两汉,直至明清两朝达到鼎盛。只不过各时期制作的具体步骤和工具有所不同,但原理几乎是一样的。下面笔者对明清时期“拉丝工”的基本流程、制作工具以及新老工的痕迹进行探讨。
清人李澄渊所著《玉作图》中有十二幅图,清楚地描述了清代制作玉器的十二个步骤,并有文字说明每一个步骤的工具及使用方法。其中第九幅图《透花》对“拉丝工”制作方法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凡玉片宜作透花者,则先以金刚钻将玉片钻透圆孔后以弯弓并钢丝一条,用时则解钢丝一头,随将丝头穿过玉孔,复将结好丝头于弓头上,然后用浸水沙顺花样以搜之,如木作弯锯搜花一样……”“弯弓”,又称“搜弓”、“弯锯”,是古代透雕的重要工具。其状如弓,以金属丝线为弦,一段可以解系。透雕时,将玉固定住,用手握住弓的一端反复拉锯,所提及的金刚钻就是铁质钻。透雕制作多选用片状玉料,先按构图设计,以铁质钻加蘸解玉砂在将要剔掉的部位的轮廓上打一个或数个定位圆孔(图
1 清代“拉丝工”半成品),搜弓金属弦的一端由此进入,再系在弓头上,抹上潮湿的解玉砂,沿设计好的纹图边缘,反复拉动搜弓带动解玉砂切割进行镂空。
从上文对“拉丝工”的描述,可以发现至少有两种工艺痕迹存在,一为钻孔,另一为切割痕。明清时期的钻孔多为“拉丝工”之首末两端和造型转角之处,呈“U”形,孔壁有深浅不一、间隔不等的不规则螺纹(图2-1、2-2、2-3)。线具拉切的痕迹为趋于垂直玉器表面所在平面的纵向线痕,工痕截面呈不规则的“M”形。但由于雕琢风格的差异以及搜弓上金属丝线粗细之不同,明清两朝“拉丝工”痕迹也不尽相同。明代工艺粗犷随意,拉切痕向多角度偏转(图3-1、3-2)。清代工艺细致讲究且使用的金属线具较细,所以其痕迹较前朝细密、规整,近乎垂直于器表所在平面(图4-1、4-2)。由于工具的相对落后以及拉切时用力的不均,“拉丝工”镂空部位常有拉切痕之间的错位叠加现象,这也是新工通常所没有的。
传统玉雕工艺中不仅仅只有“拉丝工”一种透雕技法,辽代就有用钻以解玉砂为介质直接进行钻磨镂空的,可视之为“拉丝工”之简化。明清时期对窄缝状镂空部位的镂空多以圆钎砣砣磨,镂空处多有半月形的砣痕(图5)。
仿古作伪者为了达到骗人盈利之目的,对古玉的“拉丝”工艺也多有仿制。但由于现代工艺水平、制作工具与古代的不同,以及仿制者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仿制品上肯定会有不少“蛛丝蚂迹”。
现代的仿“拉丝工”主要有两步,首先用高速均

管窥玉器“拉丝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