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丁革媛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概述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
键盘击键技术及中文输入法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第一代
(1946~1956)
电子管
5千~4万(次/秒)
第二代
(1957~1964)
晶体管
几十万~百万(次/秒)
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
百万~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
(1971~90年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几百万~几亿(次/秒)
计算机的发展
概述
电子管计算机的代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5000次加法/秒
体重28吨
占地170m2
18800只电子管
1500个继电器
功率150KW
电子恐龙的缩骨法——晶体管
晶体管实质上是按显微比例的真空管建造的。
电子管的缺点:
体积大;
耗能高、散热量大。
晶体管的优点:
体积小;
耗能低;
性能稳定。
操作系统概念形成,出现了Fortran等高级语言
晶
体
管
数
目
4004
奔腾4
750,000,000
2,300
将电脑浓缩在一颗芯片上-集成电路计算机
10微米芯片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现在的主流计算机
:
(1)把需要的程序和数据送至计算机中。(输入设备)
(2)必须具有长期记忆程序、数据、中间结果及最终运算结果的能力。(存储器)
(3)能够完成各种算术、逻辑运算和数据传送等数据加工处理的能力。(运算器)
(4)能够根据需要控制程序走向,并能根据指令控制机器的各部件协调操作。(控制器)
(5)能够按照要求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输出设备)
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
分类:按照其性能指标进行分类
(1)巨型机
(2)大型机
(3)中型机
(4)小型机
(5)微型机
:
(1)科学计算:完成大量复杂的数学计算
(2)信息处理:指非数值方面的计算
(3)过程控制:如:雷达和导弹发射器组成的防空系统、地铁指挥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
(4)计算机辅助工程:CAD、CAM、CAI
(5)办公自动化:如: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文档管理,资料、图像、声音处理和网络通信
(6)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7)智能应用:要求计算机具备很高的运算速度,并要求具备对已有的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和总结,并利用已有的经验和逻辑规则对当前事件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如:语言翻译、模式识别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
数制的概念
1. 数制:即进位计数制,是指计数的方法,即采用一组计数符号(称为数符或数码)的组合来表示任意一个数的方法。
2. 数制的三要素: (以十进制为例)
(1)数码:用不同的数字符号来表示一种数制的数值,这些数字符号称为~。(0,1,2,3,4,5,6,7,8,9)
(2)基数:数制所使用的数码个数称为~。(10)
(3)权:数制的每一位所具有的值称为~。
计算机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