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与心理调查分析
调查目的:
,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深和重点亲身体验调查的全过程。
,即是通过问卷的形式先了解我校学生的基本的日常消费情况,且延伸出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心理上的相关变化及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利于有关部门在大学生消费方面做出相关措施,积极、正面引导大学生形成优良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
,可以为准备入驻我校或是希望入驻我校的商家提供可借鉴的珍贵的资料和对现在校内的消费场所提供改进的方向。
调查过程:
在调查题目确定之后,在12月9日上午,以调查目的为导向,罗列和选择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强的问题,小组成员进行集体商讨,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选项进行审核和斟酌,在设计问题时也很注意在语气、方式,问卷的题与题之间的流畅度进行关注,以便更加清楚,更加准确的完成调查的目的和得到切实有效的数据。
问卷的设计完成之后共发放出调查问卷200份,组员每人以自己所拿到的份数,在12月9日下午在学校的图书馆、宿舍楼、校园内等不同场所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调查完毕,小组成员在一起对得到的宝贵的数据进行了细心的整理,分析和总结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的基本的消费观念还是大体正确的。据调查问卷显示,我校大学生的生活费基本分布于300-800元之间,共占全部学生的80%,较理性消费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向父母要钱,在消费时价格(占29%)、质量(占40%)、功能(占18%)成为主要考虑因素,同时在消费行为上不会过度消费,其消费观念基本合理。
虽然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出:大学生的主要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由父母支持(93%);但也应该看到还是会有大部分学生(58%),同时会用自己的努力如通过认真的学习获得奖学金来赚取或是选择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进行自我的锻练,达到双赢的效果:一方面日渐实现自己在心理上进入大学后的独立,自己赚自己用,另一方面,减轻父母负担,在行动上渐渐不依靠父母,在心理上认识到
“自己的未来还是应由自己闯”的道理。
。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或是还在日渐趋向成熟的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稳定的消费观念,如波动消费,消费上存在随机消费和冲动消费,容易形成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麻木攀比的现象。
。注重与他人的联系与交际,去建立“关系网”是走向社会的必由之路。可见大学生在学校已经懂得学会去建立“人脉”,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和适应各种不同的虚拟的“社会环境”。但在通讯方面的过分大的支出和关注,又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时忽略对时间的观念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减少其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产生消极的影响。
,发现77%的学生都觉得应该为家庭减少负担,其中有43%的学生选择尽量靠自己来赚取所需费用。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消费心理是积极的。旨在意识上以独立为趋向,消费意识的良性发展,表明当前大学生对于消费的价值观念还是大体正确的。但在调查中选择“暂时没有考虑”的人也占14%,消费行为的盲目
大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与心理调查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