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后_PPT血气分析Blood Gas Analysis
血气分析的历史回顾
1908年酸碱理论创立
1959年应用于临床
我国在1970年代逐步在临床推广
体液酸碱度可用pH表示
pH是[H+]的负对数
pH=Pka+㏒HCO3-/αPCO2≈
Pka= α=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
动脉血 -
-
< 酸血症
> 碱血症
物理溶解于血液中的CO2产生的压力,
是影响pH的呼吸因素。
动脉血 35-45mmHg 40mmHg
静脉血较动脉高5-7mmHg
↑呼酸代碱代偿
↓呼碱代酸代偿
3. HCO3―:是影响pH的代谢因素的指标
即AB(实际碳酸氢根,actual bicarbonate) ,是隔绝空气
的血液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所测的血浆HCO3―
正常值 22-27mmol/L 24mmol/L
<22 代酸呼碱代偿
>27 代碱呼酸代偿
SB(standard bicarbonate) 标准碳酸氢根
BE(base excess) 碱剩余正常值±3mmol/L
CO2CP 二氧化碳结合力,指血浆中呈化合状态的CO2 , 理论上与AB相等。
:物理溶解于血中的氧产生的压力
正常值:80-100mmHg
<60mmHg Ⅰ型呼吸衰竭
<60mmHg +PCO2 >50mmHg Ⅱ型呼吸衰竭
呼酸呼碱
代酸代碱
回顾: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正常人体在普通膳食条件下,酸性物质的产生量远远超过碱性物质的量。
⑴酸及其来源:
挥发酸:H2CO3可以变成气体的CO2从肺排出体外,称之为挥发酸。把肺对H2CO3排出量的调节称为酸碱平衡的呼吸性调节。
固定酸:如硫酸、磷酸、尿酸,是蛋白质和核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必须经肾从尿中排出。
⑵碱及其来源:
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主要来源于蔬菜和水果。
物质代谢也可产生碱性物质,但对体液酸碱平衡影响不大。如NH3 尿素。
血气分析--后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