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手伸向传统 一手伸向生活.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观照赵振川先生40多年的中国画创作实践,尤其是近期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就会发现,他的文化血脉深深地根植于赵望云、石鲁所创立的“长安画派”的艺术精神之中,檀根于赵望云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文艺精神之中。他是陕西当代画家中最完整地理解“长安画派”艺术精神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为此,我刊记者在辞牛迎虎之时采访了赵振川先生。
记者:赵老师,您是在长安画派老一辈画家身边成长起来的,请先谈谈您的从艺之路吧。
赵振川:我学习中国画始于1962年,当时国家遇到了大困难,我中专毕业后在家无事可做,于是决定学画。恰好当时原西安美协为培养青年国画作者成立了学员班,采用老画家带徒式的教授方法。当时,石鲁、何海霞先生及我的父亲赵望云都带学生。在父亲和石鲁先生的安排下,我进入学习班,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1964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面对生活道路上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到农村去还是留在美协学习班,对一个20岁的青年人,做出明确的选择确实非常困难。感谢父亲,是他为我做出决定。父亲说,一个画家,脱离了生活是不会有出息的。这样我去了陇东山区,一呆就是八年,文革后的
70年代后期我才辗转回到美协,走上专业者:众所周知,您的父亲赵望云大师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您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里,这对您的艺术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
赵振川:我自幼眼里便储入浓浓的色彩和墨痕,还有变幻神奇的线条,受到极好的艺术熏陶。受“长安画派”尊重传统、注重生活的艺术主张影响,40多年来我一直在国画创作领域默默奋斗,认真吸纳传统和前辈在创作实践中的所长,不断在生活中寻找新的国画创新的元素和活力,不断积累,丰富和提高自己。
记者:在深入钻研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您是如何处理笔墨与丘壑、境界的关系?如何解决写生与创作的矛盾?
赵振川:对前者,我反对唯笔墨论,既重视笔墨又重视丘壑,更进一步追求境界。我从不追随前人的笔墨符号而注重表现笔墨精神。我的每一幅画都得益于客观自然的启发,程式化的笔墨在手下因表现对象和主观感受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和风采,达到一定的境界。如果说,我的早期作品还留有父亲的痕迹,那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绘画语言逐渐变得凝重浑厚、宏阔大气,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记者:作为一位中国画画家,用笔是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您对此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

一手伸向传统 一手伸向生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17-12-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