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街走九遍
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当时,因为地处古河道,到处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就在泥泞中沿江地段开出一条土道,这就是中央大街最早的雏形。
中央大街原先叫“中国大街”,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当时,因为地处古河道,到此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就在在泥泞中沿江地段开出一条土道,这就是中央大街最早的雏形。后来,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的荒地开发给散居在哈尔滨的中国人居住,逐渐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再后来,俄国人也渐渐聚集在这里做生意,主要经营杂货、钟表等。因为当时两旁的房子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俄国人经营,一时间人们走在“中国大街”上,会以为是身处异域。
由于道路年久失修,加上土道也不易维护,“中国大街”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杂乱不堪,晴天时大街尘土飞扬,到了下雨天,到处又坑坑洼洼积水泥泞。1924年5月,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并亲自监工,为中国大街铺上了整齐划一的花岗岩方石。方石长约
18厘米,宽10厘米左右。我走过的时候某个路段刚好正在施工整修,一块块方石挖了出来摆放在路面,发现厚度也有十几厘米,形状大小如一块精致的俄式小面包,经过岁月的磨练,在阳光下闪亮闪亮。而据说这样的方石在当时价值不菲,一块方石一个银元,相当于当时穷人一个月的食粮。,长近1公里,大约使用方石近90万块,这在当时在欧洲都是罕见的,可谓是一条价值昂贵的黄金路。而密密麻麻的方石整齐堆砌在一起,如同中世纪欧洲的道路,走在上面感觉特别的古老厚重。
正是道路的铺就使得街道迅速繁荣华贵起来。1925年7月,“中国大街”更名为“中央大街”。从此,外国商铺林立,各种饭店、旅馆、药店、商店、酒吧、舞厅一家接着一家,其中建立于1913年的马迭尔宾馆、1919年的道里秋林商店甚至在远东地区都负有盛名。值得一提的还有始建于1925年的华梅西餐厅,别看它门面比较普通,里面面积可不小,分为三楼,据说现在年销售额都在千万元以上。西餐厅主要经营俄式大菜,一楼为现代派欧洲园林式酒吧风格;二楼为前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风格,设有高级单间;三楼为俄罗斯现代派风格,分南北两厅。在这条当时哈尔滨最为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等等都能买到,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现在
,大街商店卖的更多是俄罗斯廉价的商品。
而沿街的建筑,也是风格多样,汇集了拜占庭、哥特式、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有人夸张比喻说,,含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含括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发展史,你能看到类似雅典、巴黎、罗马、莫
中央大街走九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