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二胡演奏中的意念.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胡演奏中的意念
[摘要]本文试图从音乐表演心理学与音乐美学的角度,分别从初级层次的意念感知和高级层次的意念感知,论述通感作为枢纽在二胡演奏中的具体作用,从而使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心理技巧形成心手和一的演奏状态。
[关键词]二胡演奏;意念;通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091-02

一、通感作为枢纽在二胡演奏意念中的作用

演奏意念是心理意念(情感意念)和生理意念(技术动作意念)的高度融合,是演奏者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二者之间联系的媒介,也是音乐作品的意象和演奏技术动作之间的中介。这个中间环节融合着第二者的观念,演奏者通过这个中间环节对二者进行有机控制和协调。
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知觉理论认为,人的整体知觉能力是非常广泛的,不仅知觉具有这种能力,听觉、触觉、嗅觉等也具有这种能力,各种感觉能同时作用于一个对象,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知觉场。在一个知觉场中,我们能同时知觉到它的音响,嗅到它的气味,感到它的冷暖,把作者主观的感情与客观的形象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化有形为无形,化无声为有声,将一种感觉转化为另一种感觉,从而创作出具有意境的乐曲
,
依靠想象得来的感觉被钱钟书先生称为“通感”,通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始终贯穿于音乐活动之中,特别是在二胡演奏中。一个优秀的二胡演奏家在演奏音乐时,不是靠手来完成演奏技术上的每一个动作,也不是机械地再现作品原貌,而是全身心地参与音乐的再创作,使作品更加完美,更具有创造性地呈现出来。随着手指一连串的跳跃,演奏者心灵深处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又如平滑如镜的秋湖,脑海中随着音乐浮动着一幅幅生活的画面。以至音乐结束许久,人们依然激动不已,沉浸在音乐世界之中。这样的演奏家不是用手指而是用全身心在演奏。
我国古代的艺术家们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通过想象和联想,不自觉地运用通感的手法把作者主观的感情与客观的形象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化有形为无形,化无声为有声,将一种感觉转化为另一种感觉,创作出寓有意境的乐象。

二、初级层次的演奏意念感知因素在二胡演奏中的体现


(一)音高感
音高感分为绝对音高感知和相对音高感知。所谓绝对音高感知是不需要乐器的帮助,就能说出听到的任何一个乐音的音名和固定唱名。二胡是中国的民族弓弦乐器,乐器本身没有指板和品位,没有固定的音高,需要演奏者依靠听觉来控制演奏的相对音高。现在二胡的演奏领域在不断夸大,一些二胡作品已经大大地淡化了调的概念,使得二胡中所用的首调唱名法,以简谱来读谱和用调来控制显得有点不适应。因此,二胡演奏者应同时掌握首调和固定调两种唱名法的读谱技巧,并且要以调和音程相结合来控制音高。当然本文要说的音高感还不仅仅是指上述内容,还包括其他基本音级、各种音程及和弦在我们头脑中形成的相对音高感知。
(二)节奏感
在音乐诸要素?p表现手段中,节奏是不可缺少的。所谓节奏感是指各种长短相同或相异的时间单位有组织地组成序列,其中包括强、弱因素在内,音乐中的节奏长短有序,比例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节拍的组织,并且与速度关系密切。
音乐节奏要服从于一定的节拍组织,节拍是音乐体裁的特点之一。进行曲
?p加沃特是二拍子,一强一弱,比如阿炳的《听松》;圆舞曲?

二胡演奏中的意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