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件5拔罐[1].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拔罐疗法
第一部分
拔罐基础
拔罐的含义
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拔罐的作用
1、排毒驱浊,增强体质
2、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3、驱寒除湿,消肿止痛
4、反映病候,协助诊断
罐的种类
竹罐
陶罐
玻璃罐
抽气罐
拔罐的适应症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无论是内科的头痛、腹痛、风湿痛,还是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都可以用拔罐疗法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呕吐、腹痛、泄泻、痛经等。
拔罐的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1、拔罐后,罐斑如显水疱、水肿和水气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
2、有时拔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3、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证。 4、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症。 5、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6、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风症。 7、一般说来无病者多颜色微红,无明显罐斑变化。
拔火罐留下的罐斑以及颜色的意义
1、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2、留罐时间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
3、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肤会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斑,此为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
4、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因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头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人中、合谷,并送院。
拔罐的注意事项
第二部分
操作方法

课件5拔罐[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zonghong1
  • 文件大小576 KB
  • 时间2017-12-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