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师说》ppt.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
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


师说
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知识,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教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学习目标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刻苦自学,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 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
走近韩愈
唐代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先后做过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直接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凡经他教授、指点过的学生,皆自称韩门弟子。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文学常识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写作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议”相比,随便些。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2.30 MB
  • 时间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