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郑大一附院感染病学教研室
孙长宇
概念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简称,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
播的慢性的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
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损害,最终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病原学】
引起AIDS的病原体为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2型
(HIV-2)。世界各地AIDS主要由HIV-1所致。HIV-2在西部非洲
呈地方性流行。HIV为单链RNA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
慢病毒亚科。HIV呈球形20面体立体结构,直径约为100nm,
表面有72个锯齿样突起。包膜由宿主细胞膜与HIV的糖蛋白
(glycoprotein, gp)120和gp41共同组成,内含有多种宿主蛋白,
尤其是MHCⅡ类蛋白、gp41(又称跨膜蛋白)。包膜与核心之间
的基质主要由p17蛋白形成。由核心蛋白p24与p6所包裹的致密
核心内,含有与核心蛋白p7结合的双股正链RNA、逆转录酶、
整合酶、由逆转录酶形成的互补DNA、p1蛋白、p2蛋白以及病毒
蛋白r(vpr)(图1)。
基因组成HIV 有9个基因,
三个结构基因分别为 gag,编码核心蛋白p24和基质蛋白;pol基因,编码多聚酶,逆转录酶和蛋白酶;env基因,编码包膜蛋白gp120和跨膜蛋白gp41。
三个调节基因即tat基因(transactivator)叫反式激活基因能反式激活HIV末端重复序列启动的基因表达,可增加其他基因的表达能力,对病毒高水平复制有重要作用;rev基因(regulator of virion proteins)叫病毒蛋白调节子基因增加gag和env基因的表达;nef基因(negative regulatory factor)抑制HIV 基因的表达。
基因组成
三个功能未明基因分为vif(virion infectivity factor);vpu基因(virion protein);vpr基因
HIV-2的基因组仅有40%-50%和HIV-1同源性,HIV—2 无vpu基因而有vpx基因
HIV 基因的变异主要在env基因,尤其是gp120编码区。HIV 变异株在细胞的亲和性,复制效率,免役逃逸,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改变。HIV 变异的重要性在于对疫苗和药物的研制有明显影响
三流行病学
传染原病人和携带者
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2 注射传播 3 母婴传播 4 其他器官移植人工受精器械污染医原传播
高危人群性乱交者吸毒人群输血者血友病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流行特征自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AIDS以来,已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本病。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至2000年底全球约有5790万感染者,其中已死亡2180万,每天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约有16000人,其中90%在发展中国家
三流行病学—流行特征
非洲国家最为严重,亚洲其次。据国际组织专家预计,如果亚洲目前不抓紧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将会在世纪的前10年超过非洲。HIV-1感染仍以非洲、美洲、欧洲为主,亚洲的日本、东南亚(尤其泰国)以及我国的香港特区和大陆均有报告。
艾 滋 病(PPT演示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