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礁的概念和分类
这次所要研究和讨论的是有关生物礁的概念和分类的有关知识。重点主要放在分类上。
首先是有关生物礁的概念。根据岩相古地理第四版书上的介绍可知:远在19世纪中期,达尔文就对现代礁有所认识。其后不久,一些地质学家把它应用到古代岩石中,从而开始了古代礁的研究。最初,研究古代礁的人对礁的概念局限于灰质骨骼的原地堆积。然而,古代礁能够反映现代礁的特征、生物的生态、气候、环境以及地质背景的资料都是有限的。这样常常把一些因海流作用造成的一些异地介壳堆积、鲕粒丘、石灰岩的残山也看成是礁,这样礁的概念便产生了混乱。
判断礁的定义是否合理有两方面的标准:一是看它是否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即能否对研究工作起推动和促进作用,二是看它是否符合生产实践的需要,即能否对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前一个标准要求定义具有科学性、严谨性,而后一个标准则强调定义还需具有通俗性和实用性。许多激烈的争论就是从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开始的。这种争论无疑在于各人所使用的礁的定义的差异。那么生物礁的定义究竟应为何呢?
现在广大研究者对礁大体有两类理解:狭义礁与广义礁。狭义礁即所谓的生态礁,它是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而经常迎海浪营建起来的;具有凸起的地貌;具有造礁生物骨架或只见造礁生物原地生长的痕迹;分布范围从海平面到200米以下水深,有的可达400到500米。
广义的礁实际上是指生物礁。是主要有生物和生物作用(包括宏观和微观)形成的,具有地貌特征的碳酸盐岩体。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广义定义,包括了所有生物和生物作用成因的碳酸盐岩体,一个礁体仍然是一个三度空间的碳酸盐几何体,它决不是生物层。
其次是生物礁的分类。生物礁的分类方案较多,可分为传统的分类方法和现代的分类方法。传统生物礁的分类主要是根据造礁生物的种类,如微生物、藻类、古杯动物、层孔虫和珊瑚等。这种分类方法比较明确而且客观。但是这种划分生物礁的方法忽略了由不同的生物所建造的具有相同构造特征的生物礁类型,以及相关生物所建造的构造上完全不同的生物礁这一实际情况。这些共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生长的过程、构造形态和生成环境方面。由于生物礁本身的定义都充满了争议,所以生物礁的分类也和定义一样没有确切的令人满意的分类方案。
生物礁的构造特征是一个根本性的特征。构造特征可以从其主要成分的形状和分布上确定,而且具有客观和简单的特点。另外,构造反映出的生物礁的形成过程,反过来又决定了沉积组分,所以构造在生物礁的表征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综合生物礁的构造特征、具体的造礁生物以及生物礁的形态就可以较完整的刻画生物礁的各种生态、沉积和构造特点,并且推断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
现今比较广泛的分类方法有根据其形态和地理位置来划分。按形态可将礁分为以下类型:
点礁,也称斑点礁。礁体近似圆形,或呈不规则状,是在泻湖或外滨海底较小隆起上形成的孤立小礁体。现代海洋中,点礁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海域浪基面以上,并止于海面。实际上,常用点礁指示大陆架位置,如加拿大泥盆纪利迪尤克礁。
宝塔礁,也称尖柱礁和孤礁。形似锥状或者陡侧向上变尖的丘状,由成礁期海底持续下降形成多出现于深水带。
马蹄形礁,也称新月形礁。向风面一侧礁体发育背风一代不发育,触体凸面迎风,多分布在开阔海盆中,如美国二叠纪马蹄形礁。
环礁,礁体围绕海底较大隆起的边缘生长,连接成环状,中央带凹下成泻湖,多出现于外滨
礁的概念和分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