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雁塔与一个虔诚的行者.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雁塔与一个虔诚的行者-国学教育论文
大雁塔与一个虔诚的行者
大唐是长安的巅峰时期,当时的长安是世界文明的轴心。在公元前200年,长安刚一建好,就已经成为一个行者的符号,它不仅有开放的胸襟容纳远道而来的遣唐使,更有谦逊的品格成就了历尽艰辛的西行取经者。
玄奘西游
这座属于旅行者的城市,它的标志是大雁塔。“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碱道盘虚空”,巍然耸立的大雁塔投下的是佛教大师和文化使者的身影。13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一位勇敢的僧人从长安出发,独自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冒险旅程,开始了一段史无前例的乱世孤旅,历经艰难险阻,两年后终于到达印度,开始在那里学习佛法。
“文化的交往在古代基本上是以宗教为载体的,因为那时候的交往非常的艰苦,最能够吃苦的就是这些宗教徒,像玄奘、法显、义净这些人。我们走到罗马是7000公里,要走到印度,来回走就要上万公里的路程。也只能在这种宗教精神的鼓舞下,他才有可能做到,而这种宗教行为无疑在客观上沟通了双方的文化。”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戟
十九年后,玄奘终于回到长安。唐太宗用专门欢迎得胜还朝的将军的盛典,欢迎玄奘归来。数十万民众也夹道欢迎,争相目睹一代高僧的风采。
唐太宗想知道玄奘在旅途中见闻的所有事情,他让玄奘把西行游历诸录下来。玄奘满足了唐太宗的好奇心,把他在印度、西域19年的旅途经历录写成了《大唐西域记》,并与唐太宗建立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友谊。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奘的记述被演绎成了《西游记》,成为中国最著名、最受人喜爱的小说之一。
然而,玄奘对写小说或编撰旅游地名词典不感兴趣,他急着动手翻译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公元648年,太子邀请他在都城的慈恩寺建起了一个译经中心——慈恩寺是太子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而修建的。
玄奘搬进去之后不久,开始注意到火灾或风暴有可能会毁掉他花了几十年时间收集整理的佛经,他请求唐太宗同意建一座塔,用来储藏佛经,唐太宗恩准了,后宫的嫔妃们把自己的珠宝首饰布施出来,用以支付建这座塔的费用。公元652年竣工。
这座塔建起来之后,进士们就开始在塔的高层拱廊附近签上自己的名字一从拱廊那里可以眺望四面八方的风光,这些名字排列在一起,使人们联想到雁阵,于是人们开始把这座建筑物叫做“大雁塔”。公元752年,杜甫和其他人一起到那里去签名,他写了一首诗,以纪念此事,在此诗的结尾,杜甫写道:
黄鹄去不息,
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
各有稻粱谋。
这个名字被叫开了,从那以后,这座塔就一直被称作大雁塔。现在它仍然在城市的东南角——方

大雁塔与一个虔诚的行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uyin9
  • 文件大小151 KB
  • 时间2017-12-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