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漫漫相亲路.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漫漫相亲路-国学教育论文
漫漫相亲路
原始社会:婚恋史上的原始社会时期仿佛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处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华夏族人,尚无宗法理制来约束男女情事,穹庐做帐,草木为床,原始的激情于旷野上奔腾。今天,生活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还保持着走婚的风俗,一年一度的三月对歌节是阿哥阿妹们的集体相亲礼。
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这两千多年的主题,两个素未谋面的青年遵从父母大人的指令结为夫妇,八字命理门当户对,婚前的沟通全赖媒婆的一张巧嘴。严密的包办婚姻系统下,反倒助长了电光石火般剧烈爆发的爱情传奇。通常是青年公子在墙头马上或者元宵灯下与佳人惊鸿一瞥,从此神魂颠倒,两下相思。
民国:失去了天子的中国重新开始百家争鸣,西方的罗曼故事和好莱坞电影一起搅乱了千年帝国的生活,在时尚的大城市,新派人物的作风之一是与原配妻子仳离,在社会交往中寻找自己心仪的新女性。他们在那个时代写下的情诗直到今天依然灿烂。
但对大多数温良中庸的国人而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然没有过时。民国报纸上常有这样的结婚启事:某男某女经某人介绍,双亲同意,于某日永结同心,特此昭告亲友。置一桌酒席由父母亲戚陪着相亲,合完了生辰八字,然后定下的婚姻关系才是正当和光彩的。
解放初期:经历了多年战火和革命浪潮的洗礼,于是“同志”这个没有性别色彩的称呼和“爱人”联系在一起。通过相亲获得“爱人”的途径只有两种,一是朋友介绍,二是组织安排。花费太多时间追求个人感情虽然没有不被允许,至少也被认为不够先进。介绍人以谈革命工作为理由将两个人召集在一起,往往就是恋爱关系确定的标志。结婚照上,这个时期结合的大多数夫妇穿一个式样一个颜色的衣服,惟一的区别只是尺寸大小。
文革年代:八个样板戏中听不到一句跟相亲有关的台词,温情和爱恋被批判为“小资产阶级作风”。中国人被分为三六九等,选对象要看出身,看成份,工人和贫下中农是硬杠杠,共产党员是最佳配偶。地、富、反、坏、右分子则注定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但是革命斗争仍取消不了男婚女嫁,在上海的外滩,一对一对紧挨着倚

漫漫相亲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zonghong1
  • 文件大小150 KB
  • 时间2017-12-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