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多音多义字误读原因-大学语文论文
析多音多义字误读原因
张琳琳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能否使人们准确地使用多音多义字是推广汉字规范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多音多义字形成原因的分析,发现造成多音多义字误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多音多义字读音使用频率的不同;其次,受形声字声旁或相近字形的影响、受口语和书面语相互混淆的影响以及受字义与“二简字”的影响,这些都是造成多音多义字误读的原因。
[ 关键词 ]多音多义字;误读;原因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7-0121-02
现代汉语中相同字形读音不同,意义有联系或完全不同的字,我们称之为多音多义字。在我们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会发现现代汉语中存在很多多音多义字,但由于人们理解与掌握程度的不同,经常会出现误读现象,这给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分析造成多音多义字误读的多种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多音多义字,以期更加准确地掌握其读音。总的来说,造成多音多义字误读的原因有很多,但其误读与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低并无直接的关系,其中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多音多义字各读音出现频率的影响
多音多义字由于其自身的独有特点而具有多个读音,但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些读音经常使用,有些读音却不常使用,这就造成了不同读音使用频率的不平衡,使人们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使用其每个读音的频率不同。当人们认读某些不确定读音的多音字时,一般都会本能地使用这个字经常出现的音项予以赋音,继而出现了大量的误读现象,这也因此成为误读多音多义字最主要的原因。
著名的语言文学家周有光先生根据多音多义字出现频率的不同,将音项分为常读、次常读以及罕读三个级别。在一般的情况下,不联系上下文,看到字形就可以读出的音项称其为常读;如果看到字形后,还需联系上下文才能读出的音项称为次常读;只有在特殊用语中出现的音项,称之为罕读。[1]
例如:“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五个读音:hé;hè;hú;huò;huó。其中hè一般用于附和;hú表示打麻将取胜;huò表示粉状或颗粒状掺和在一起的东西;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粘性。但其常读音只有hé,即我们平时经常使用的读音,而其他几个读音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低,因此人们常常忽略其另外几个读音。当出现“和”的其他读音时,人们也习惯使用“hé”这个常读音,这也就造成了误读现象的产生。再比如:“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读音“cháng”和“chǎng”,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是chǎng这个读音,如场地、操场等。但“场”字的另外一个读音“cháng”却不经常使用,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场”字还有这个读音,至于什么意思就更不理解了。其实当“场”字读“cháng”时表示的是一个量词,如一场大雨,场院。还有,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读音,“ā”和“ē”,由于这个字的常读音是“ā”,如:阿姨、阿Q、阿拉伯等,而“ē”这个读音就很少使用了,以至于使很多人将“阿胶”(音:ējiāo)读成(音:ājiāo)。
所以准确地掌握多音多义字各读音的使用频率,着重掌握次常读与罕读音的情况,掌握不同读音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对今后我们正确使用多音多义字的各音
析多音多义字误读原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