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易患因素
高血压
高血脂
性格A
高体重
高龄
高血糖
遗传
微量元素
冠心病临床类型
隐匿型
猝死型
心肌
梗塞
型
心绞
痛型
心力衰竭和
心律失常型
无症状性
心肌缺血
缺血性
心肌病
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还可由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炎、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等引起。
[发病机制]
缺血缺氧使心肌产生的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痛感,这种痛觉反映在与自主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分布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内侧与小指,尤其是左侧,而不是心脏部位。
[临床表现]
一、症状发作性胸痛。
1. 部位:主要在胸骨上段或中段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背、左臂内侧,或至颈部、咽或下颌;
2. 性质:常为压迫性、发闷或紧缩感,也可有烧灼感;
3. 诱因: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饱食、寒冷、吸烟等均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的当时,而不是其后;
4. 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持续3~5分钟,一般在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二、体征无特异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一、心电图
1. 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正常,也可有陈旧心梗、ST-T改变;
2.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多有ST段抬高或压低,并有T波倒置或直立(T波诊断可靠性较ST段改变差);
3. 心电图负荷试验:最常用的是运动负荷试验,,持续2分钟以上。
二、放射性核素
三、冠状动脉造影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ST段改变的类型
R-ST夹角:从R波顶点作一垂线与ST段延长线之间的夹角。
:
:R-ST夹角=90°。
(斜倾型):R-ST夹角>90°。
:
斜向上型压低:R-ST夹角<90°。
ST段压低
5 冠心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