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病设置不能走进误区.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病设置不能走进误区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各地高考语文的常见题型,作为一个基础知识题,这本来不应是一个感觉有太大难度的题目。因为考生经过大量的实战训练,寻找语病很有经验;而且所考查的病句类型只有六种,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掌握。然而,由于部分出题者并不愿设置考生容易发现的语病,喜欢增加语病设置的“隐蔽性”;或偏执于严格的语法要求,视很多正常的句子为“非法”,于是编出一些自以为设错高明、颇具新意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却不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下面以2013年高考中部分地区的试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1.(湖南卷)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本题给出的答案为B项,但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解释。于是网上大量的“详解”便对病因进行了猜测。
一部分老师认为本项错在“多向性与多面性”语序不当,应为“多面性和多向性”。认为句中的“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两个分句对应“多面性”;而后面的两个分句对应“多向性”。我认为这种理解并不能让人信服。因为“多向性”“多面性”是两个内涵接近、差异不太明显的短语,而四个分句无论其中哪一个分句都没有明显的特征隶属于“多向”还是“多面”,所以,我认为“多向性和多面性”其实是从两个方面、从相互补充的角度来统领下面的四个分句的,不能硬性地要求“多向”“多面”一定要和后面的分句一一对应。
还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本项错在最后一个分句“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认为这句话并不属于文化的“特性”,与前面三个分句不能并列,它缺少主语,应在句前补出主语“我们”。这种理解也站不住脚。首先,我认为“传承”“创新和发展”也属于文化的“特性”,它对应的是前面的文化的“过去时”“现代时、将来时”,前面的是时间方面的特性,后面是对应时间的行为方面的特性。如果说这不是“特性”,那么“过去时”“现代时”也不能算特性。其次,这句话到底能不能缺少主语?我们知道,汉语句法强调精练,在一定的语境里,在不至于误解的情况下,表达往往会省略一些不言自明的成分。如“(天)要下雨了,赶快回家吧”省略了主语“天”;“老栓看看灯笼,(灯笼)已经熄了”
省略了主语“灯笼”;“高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对待”,省略了主语“同学们”;“清除腐败,(我们)既要‘打老虎’,也要‘打苍蝇’”省略了主语“我们”。同样道理,“文化,(我们)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要不要“我们”都是通顺的,甚至,不要“我们”更显得简洁顺畅。
我查了一下,B项中的这句话来自2013年3月12日《人民日报》中李建永写的一篇理论文章《文化在哪里》,原文是这样的:“文化在哪里?在传承中,发展里。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

语病设置不能走进误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