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Cu对植物毒害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含Cu杀菌剂的大量使用及工业“三废”排放量的增多,植物遭受Cu毒害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微量元素Cu在植物中的研究:(1)Cu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Cu在植物中的分配及忍耐值;(3)植物对Cu毒害的生理生化反应;(4)植物对Cu毒害的抗性及Cu毒害的治理污染对高等植物生理毒害的研究近况,探讨了Cu过量对植物光合作用、细胞结构、细胞分裂、酶学系统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等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其展望。
关键词;铜: 铜毒害: 酶: 植物:
Cu既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又是环境污染的重金属元素〔1〕。适量的Cu对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及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改善都有重要意义。它还是多酚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及抗坏血酸氧化酶等多种酶类的组成成分之一。另外,Cu还与光合作用有关。因而,它对植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及生长发育、作物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改善都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植物正常生长需要少,且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Cu,污水灌溉、施用污泥和农药、开矿等也增加了土壤中的Cu含量,给植物生长带来危害。含Cu杀菌剂(蓝矾、波尔多液)是国内外果园使用历史较久的常用农药,使用量大、频度高。已有报道表明,喷落于土壤中的Cu只有极少一部分可被水淋溶,因此土壤中的Cu逐年积累,高于背景值几到几十倍。Hirst et al[2]早在1961年就提出Wisbech附近苹果园土壤Cu严重积累的问题。巴西可可种植园使用波尔多液0、5、、 mg·kg-1[3]。法国部分葡萄园长期使用波尔多液,土壤Cu含量高达1280 mg·kg-1;英国部分苹果园土壤Cu含量高达1500 mg·kg-1;新西兰Cu污染严重的土壤中Cu含量竟高达8000 mg·kg-1[4]。Cu严重影响了果树生长,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但随着近年来,电镀、铝铜材、地砖、印染、化工等重金属污染型工矿企业遍布城乡,工业“三废”、城市垃圾等排放及其农用化学品应用的日趋广泛,高Cu杀菌剂、杀虫剂、化肥等不合理的使用
,采用高Cu饲料也使得高Cu畜粪等大量涌入农田,土壤环境Cu污染日益严重,植物的Cu毒害问题逐渐显现[1,21],引起植物Cu中毒及环境污染的报道也愈来愈多,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注意。
1、Cu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0 mg·kg-1,高于30 mg·kg-1时则可能引起中毒[5]。Cu对植物毒害效应的表现之一是抑制生长[6,7]。刘春生等[8]研究表明,褐土施加过量Cu会抑制苹果新梢的伸长,其抑制程度随Cu施入量的增加而加剧。土壤施加高剂量Cu的苹果叶片网纹状失绿,呈黄色或黄白色,叶片边缘褐色干枯,严重时部分叶片枯死。酸性土壤施Cu过量或波尔多液残留累积会引起柑橘树皮开裂和流胶;反复喷施波尔多液会使树体生长减缓,出现部分落叶,枝梢枯萎,甚至全树死亡[9]。过量Cu还可引起柑橘须根腐烂,干粗和树冠容积减小。Alva et al[10]亦指出,随外源Cu浓度的增大,柑橘幼苗枝叶和根的干重显著下降,植株体内的Cu含量增加,其中根Cu的增加幅度比茎叶更为显著。用高剂量Cu处理茶树幼苗,叶片先从叶脉开始产生褐变,然后再扩展至叶肉部分;·L-1Cu溶液处理植株40天,40%植株死亡,再过2天,植株叶片全部脱落,茎逐渐干枯死亡[11]。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紫云英在高Cu浓度下,胚轴畸形,根尖上翘、变色腐烂,最后因生长点吸水困难而死亡。植株Cu毒害主要表现在生育迟缓、矮小,主根生长不良,原生根呈褐色且粗短,根毛变少[6]。过量Cu还会降低紫云英根瘤的数量[12]。黄瓜幼苗遭受Cu害时,植株矮小,嫩叶严重失绿,主根不伸展,侧根呈瘤状突起,整个根系呈褐色[13]。用12μmol·L-1CuSO4处理萝卜,对植株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株根系短、根数少、干重小[14]。用50μmol·L-1Cu溶液处理紫花香薷,其各部分(尤其是根系)干物质量有减少趋势;当Cu浓度增加到200μmol·L-1时,其地上部分干物质减少了48%[15]。水稻根部累积高浓度Cu后,稻根生长受抑制,根系变粗,根毛少,呈深褐色,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导致水稻生长发育不良,生育期推迟,谷粒不饱满,造成减产[16]。小麦遭受Cu毒害时,>300 mg·kg-1Cu溶液时,小麦逐渐开始出现中毒症状,先是叶片尖端发黄失绿,后变为紫红色,严重时部分叶片枯死[17]。在莴苣定植2周后,酸性土施入≥100 mg·kg-1Cu溶液
,莴苣表现出植株
微量元素铜对植物毒害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