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抗菌评价体系.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评价抗菌剂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一般选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糖菌
抗菌效率时抗菌剂最特征的参数之一,抗菌效果可通过抑制生物发育繁殖的抗菌剂最低浓度(MIC)和杀灭微生物的最低浓度(MBC)体现。
MIC
MIC是对抗菌剂抑制微生物性能和抗菌剂的静菌作用的一般性评价,表征抗菌剂阻止微生物繁殖的能力。试验中能抑制受试微生物X%菌株发育所需的最低抗菌剂溶液或浊液的浓度成为MICx%,抑制所有受试菌株发育所需的抗菌剂浓度成为MIC。
MIC有两种测定方法。一种是液体稀释法,一种是固体稀释法(培养基法)。
液体稀释法:用营养液作为稀释剂,配置抗菌剂的悬浊液,使体系的最中抗菌剂浓度为梯度浓度,加入最高杀菌浓度的菌液,使各体系中菌液浓度相等,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以不含抗菌剂的菌液作对比,测定参比液与处理液各自的浊度,处理液浊度和对比液浊度相等的体系中抗菌剂的浓度即为MIC。
固体稀释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剂,再凝固成培养基平板,培养菌种,几天后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不生长菌种的平板中所含的最低抗菌剂浓度即为该抗菌剂的MIC。
这两种方法中,培养基法操作简单,但影响因素较多,结果误差也大。
MBC
MBC测定以无菌水作为稀释剂,把菌液配置成个数浓度为106CFU/ml左右的悬浊液,把抗菌剂也配置成不同倍数的悬浊液。去1ml菌液,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剂悬浊液1ml,充分混合后在30。C水浴中振动1h,加入2ml的培养液,在最适宜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以不含菌对照液(相应抗菌剂浓度和营养液,只是微生物悬浊液用无菌水代替)对比,处理液和对比液相等的体系中最低抗菌剂浓度即为该抗菌剂的MBC。浊度对比液可以用平板划线培养法代替,%的体系的抗菌剂浓度即为该抗菌剂的MBC。
杀菌力的评价
杀菌力可通过测定细菌数量、浊度、MBC等值来评价,相应的方法分别称为细胞数量测定法,比浊法和MBC法。
细胞数量测定法
通过测定比较参比样与抗菌剂处理样细菌数量的增减来评价抗菌性能。细胞数量的测定,多采用菌落计数法(colony count) 。。对于微生物,在理论上可认为高度稀释时每个活的单细胞均能繁殖成一个菌落(colony),因而可以用培养的方法使每个活细胞生长成一个单独的菌落,并通过长出的菌落数去推算菌悬浮液中的活菌数,由此而来的方法即为菌落计数法。以菌液作为参比液,在菌液中加入抗菌剂后,采用平板涂抹法,在37℃培养条件下培养24h后测定参比液与处理液的生存菌数,计算增减值差:增减值差=一lg(处理液生存菌数t参比液生存菌数)
若该值大于2,则认为该抗菌剂具有杀菌作用。
最大或然数法(MPN)
该法依然根据菌落计数测定原理,但适合于测定在一个微生物群中不占优势却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类群,例如污水、牛奶及其它食品,或其它场合的特殊微生物。在测定之前,先采用液体稀释培养法,利用待测菌特殊生理功能的选择性来摆脱其它微生物的干扰,逐代优化待测菌,并通过该生理功能的表现来判断该群微生物的存在丰度,以示杀菌力。
比浊法[ 】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菌悬浮液中的微生物细胞浓度与浊度成正比,因而通过测定浊度,间接比较菌液与处理液菌量,可检测抗菌剂杀

抗菌评价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367 KB
  • 时间2017-12-11